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青年读书会

《变动时代的法律职业者》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来源:社科文献出版社近代史主题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8-07-19 字体: 打印
来源:社科文献出版社近代史主题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8-07-19 打印

 

分享会现场

 

2018710日下午,《变动时代的法律职业者:中国现代司法官个体与群体(1906-1928)》新书分享会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后副楼会议室举行,这也是近代史所青年读书会举办的第83期学术活动。本次新书分享会,除了作者李在全之外,还邀请《近代史研究》编辑部胡永恒副编审、北京大学法学院李启成教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孙家红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王波助理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王康助理研究员,作为与谈嘉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代史编辑室宋荣欣主任,作为出版社代表也出席了这次分享会。学术活动由近代史所青年学者魏兵兵主持。

 

作者:李在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主持人:魏兵兵(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作者李在全副研究员分享了他撰写此书的缘起和过程、各章节立意以及全书框架。李在全介绍说,该书是在其博士论文(2007年)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前后历时十余年,数易其稿,与当年的博士论文相比,如今已经面目全非了。该书主要目的是考察现代中国的法律职业者,也就是从人员角度观察中国现代法治问题。法律职业者,大体包括法官(审判官)、检察官、律师、法律研究者等,他们共同构成法律制度运行中的部分。全书从中国现代司法官产生的路径(刑官转换成为推事)与知识(留日法科学生的养成),清末制度变革与司法官群体组合,清末法界领袖沈家本在民国元年的经历与感受,辛亥鼎革后司法官群体的分流与重组,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法律界的交游网络与内外生态,时代环境变动与法律职业者个体抉择等方面展开论述。该书在宏观考察中国现代司法官群体的同时,又具体考察了唐烜、黄尊三、沈家本、余绍宋、谢健、董康、许世英等微观个体,力图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两难困境,从个体与群体相互结合的视角,回应了当下学术界颇为关注和担忧的“人的消失”问题,努力探寻如何让“人”回归法律史、近代史之道。

 

李在全认为,法律史研究中当然要非常重视规则及其实践的研究,同时也要重视规则之中的“人”,在人与规则的交相互动中,呈现“历史上的规则”与“规则的历史”。李在全坦言,近代以来的历史人物研究,很多是“近代史的人物缩小版”,或曰“个人版的近代史”,很难看到历史人物真正的主体性。因此,他这些年努力尝试把历史人物研究与法律史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史料的综合运用,来呈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展现亲历者眼中的历史世界。在《变动时代的法律职业者》一书中,他努力在法律职业者的相关研究过程中,力避只见制度、不见主体,只闻宏观论说、不闻微观个体声音之倾向,力求宏观与微观、结构与主体、群体与个体之平衡;同时,力图做到政治史、法律史、社会史、思想史之结合。

 

 

在讨论环节,各位与谈嘉宾畅所欲言,既谈及对该书的具体意见与看法,也论及当前近代史、法律史研究中的整体性问题。《近代史研究》编辑部胡永恒副编审认为,该书的突出特点,是关注到“人”,以“人”为媒介,把法律制度史与法律思想史结合起来,不仅关注精英人物,如沈家本、董康等,也关注普通人物,如黄尊三等;该书较好地突破了法制现代化的思维定势,颇有向文学性、艺术性回归的意涵。胡永恒也指出,该书对司法审判工作关注不够,有待补充加强。北京大学法学院李启成教授认为,该书非常重视“人”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很有启发,但他也指出,该书强于“是什么”,而弱于“为什么”;全书各章之间的关联性似显不够;建议在法律史研究中,要重视对司法文书的研究,如法官的判决书和律师的诉讼状等。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孙家红副研究员在发言中,认为该书在“人”与制度的相互作用中,“相得益彰”,同时提醒,要注意清末官制改革(1906年)之前的情况;要注意对英美、欧陆法系的新近情况的了解。此外,孙家红还重点谈了对董康等人的看法。

 

与谈嘉宾:胡永恒(《近代史研究》编辑部)

 

与谈嘉宾:李启成(北京大学法学院)

 

与谈嘉宾:孙家红(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王波助理研究员认为,该书是从法律人角度观察中国现代史的著作,其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制度史,复活了“人”,实际上也复活了“制度”;在史料的运用问题上,该书利用了大量新史料,尤其注意挖掘和利用日记等私密性史料,由此发现了不少新问题。王波也提出,书中人物的身份认同问题,他们更多的是法律职业者,还是士人;书中所谈论的“新人”、“旧人”的标准为何;等等。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王康助理研究员指出,从该书多达一百多页的附录史料来看,作者花了很大的精力在史料整理上,这也为该书的写作奠定了史料基础,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现代司法官的整体状况,例如,宣统二年全国法官考试录取名单,从中就能了解清末改革的很多信息。王康提出,如何处理不同口径的史料、新旧之间微妙关系等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代史编辑室宋荣欣主任在发言中,谈了编辑此书过程中的感受,她认为,作为出版社的编辑,除了注意每本书的不同主题和特点之外,也注意编辑过程的规范化问题,努力为学界出版经典之作。

 

 

与谈嘉宾:王波(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与谈嘉宾:王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与谈嘉宾:宋荣欣(社科文献出版社近代史编辑室)

 

此外,很多参会学者,围绕法律职业者的新旧问题以及划分标准、法律史与判例史料的运用、重新认识中西法律哲学、跳出法律现代化的既存框架、法律与道德等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并与主讲嘉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

 

本次新书分享会历时三个多小时,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分享会后合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