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召开水海刚博士后出站报告评审会,近代史研究所虞和平研究员主持评审会,清华大学陈争平教授,本所郑起东、高士华、赵晓阳、任智勇、吴敏超等学者就水海刚的博士后报告《海外商民组织与近代闽粤地方社会变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考察》进行了深入的评议。经与会评委讨论,一致同意水海刚博士后按期出站。
水海刚博士后出站报告《海外商民组织与近代闽粤地方社会变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考察》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存在于闽粤两省及海外聚居区的商民组织是如何通过其活动影响近代闽粤两省地方社会乃至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作者指出: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及其组织对近代闽粤侨乡社会乃至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可以更多地从除经济、政治领域之外的思想、观念领域进行考察,后者恰恰可以通过后天的构建来实现思想、观念上的“梯度转移”。即借助于对近代西方较为先进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理念的接受,海外华侨华人群体事实上扮演了一个在中国与西方之间中介的角色,一方面强调群体及组织与中国间的多重互动,另一方面则以群体的自信和优越区别于侨乡及中国,从而形成“构界”和“跨界”行为的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