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本所概况 > 学术社团 > 中国史学会 > 学界动态

“历史理论与历史哲学的未来”国际学术会议在根特大学召开

作者:张旭鹏 来源:世界历史所 发布时间:2013-07-31 字体: 打印
作者:张旭鹏 来源:世界历史所
发布时间:2013-07-31 打印

学者们在倾听大会的主题发言

 

分组讨论的情形

 

根特大学

 

    2013年7月10日至13日,“国际历史理论网络”在比利时根特大学举办了主题为“历史理论与历史哲学的未来”的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历史理论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s for Theory of History,INTH)由根特大学的青年学者伯伯尔•贝弗纳奇(Berber Bevernage)、安东•弗洛伊曼(Anton Froeyman)、科南•范德米鲁普(Kenan Van De Mieroop)等人在2012年成立,目的旨在加强全球史学理论研究的合作与交流,顾问委员会包括海登•怀特、弗兰克•安克斯密特、约恩•吕森、阿兰•梅吉尔、弗朗索瓦•阿尔托格(François Hartog)、阿伦•蒙斯洛(Alun Munslow)、克里斯•洛伦茨(Chris Lorenz)等国际知名学者。此次会议是该组织的创始会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30多位学者参加。

    为期四天的大会共有六个主题发言,分别是安克斯密特(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论作为个体科学的历史”、伊森•克莱因伯格(Ethan Kleinberg,美国卫斯理大学、《历史与理论》的执行主编)的“数字时代的历史学”、约恩•吕森(德国维藤/黑尔德克大学)的“论什么是元史学”、埃利亚斯•帕耳提(Elias Palti,阿根廷基尔梅斯国立大学)的“政治思想史的当前趋势与未来发展”、弗朗索瓦•哈托格(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对旧有历史观念的重新阐释”以及加布丽埃尔•斯皮格尔(Gabrielle Spiegel,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历史学会前主席)的“历史、记忆与从伦理上撰写历史之必要”。主题发言之外,大会还设有42场分组讨论,主题极为广泛,涉及阐释学与历史理解、历史经验、历史与时间、历史学与伦理、历史学与社会学、历史学与电影、历史学与数字时代、观念史、科学史等。大会最后还安排了一场圆桌会议,由克里斯•洛伦茨(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伊丽莎白・厄玛斯(Elisabeth Ermarth,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伍尔夫•康斯坦纳(Wulf Kansteiner,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 阿兰•梅吉尔(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艾娃•多曼斯卡(Ewa Domanska,波兰亚当•密茨凯维奇大学)对大会进行总体评价,并对历史理论的当前趋势和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世界历史研究张旭鹏副研究员为此次大会提交的英文论文“Historical Writ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1978”,被安排在主题为“全球史的哲学”的第40场分组讨论中。论文主要论及1978年以来中国史学的发展状况,共分三个部分:一、中国史学从传统政治史转向文化史与社会史的原因;二、中国史研究中的四种范式: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后现代范式和全球史范式;三、中国世界史研究中的四种形态: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交往史观和全球史观。
 

    (张旭鹏供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