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5-8日,由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主办、牡丹江师范学院承办的“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黑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辽宁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江苏师范大学、大庆师范学院、延安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黑河学院、黑龙江工业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和教育部高等学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余名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遵照习近平同志有关开展历史研究的重要指示,对中俄关系领域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开幕式由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处长郑友进主持,牡丹江师范学院副院长张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高国荣、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会长邢广程分别致辞,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开科则汇报了去年研究会的活动情况。
大会主题报告由清华大学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王奇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陆南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邢广程研究员、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抗联研究中心李洪光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冯玉军教授分别就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诸问题做了重要报告,发表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邢广成会长认为,中俄关系史今后的发展重点应是继续搜集、整理相关的中、俄文档案,努力创设重大项目,加大中俄关系史的研究力度,同时要重视边疆历史问题的研究。
本次年会共收到学术报告和论文近40篇,设置3组5场次分组发言讨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建华教授、黑龙江大学靳会新研究员、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黄登学教授、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马风书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樊明方教授分别主持了5场分组发言。
在为期一天的分组发言环节,范丽君研究员、曲文轶教授、徐博教授、于镭教授、杨勇副研究员和吴贺副教授针对俄乌冲突之后中俄贸易、俄蒙关系的现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中俄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张建华教授、马风书教授、彭传勇研究员、唐仕春研究员、陈宪良教授、陈君副教授、助理研究员荆宇航则对中苏关系中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樊明方教授、那传林教授、刁秀华研究员、刘景瑜教授、潘晓伟教授等则对民国时期的在华俄侨和在俄华工问题进行了探讨;陈开科研究员、马蔚云教授、卢春月教授、张建副研究员以及多位博士研究生,共同探讨了清代的中俄关系问题,涉及领土、情报、经贸、防疫和传教等多方面内容;最后一场则是当代中俄文化交流问题讨论专场,刘春富教授、王奇教授、高龙彬副教授等学者就在华俄侨文学、音乐艺术的传播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闭幕式由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开科研究员主持,那传林教授、范丽君研究员、彭传勇研究员、唐仕春研究员,分别总结了各分组研讨的情况。陆南泉研究员建议,今后的分组讨论应考虑取消评议人的评议环节,增加与会者的集体讨论环节。最后,受邢广程会长的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高国荣研究员对本次学术年会进行了深刻总结,并宣布闭幕。
7月7日,参会的专家学者集体乘车赴绥芬河市,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中共党史教育与中俄关系史学术考察。在绥芬河市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王玉富研究员向各位专家学者详细介绍了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的筹备、开馆与基本展陈情况。同时,与会专家学者也与六大纪念馆研究人员就中共六大俄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并就未来各方开展进一步的学术合作达成了共识。此外,参会专家学者还共同考察了绥芬河中俄边贸口岸,绥芬河绥东实验区投资发展服务中心张玉鹏主任介绍了绥芬河中俄口岸三代国门的演进与发展情况,以及绥芬河口岸贸易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邀请与会专家学者为绥芬河口岸的发展建言献策。
经过本次年会的学术讨论,与会专家学者拓宽了学术视野,为进一步探讨中俄关系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积累了新知。同时,党史教育与学术考察调研活动也使与会学者充分认识到,学术研究要提升政治站位、把握政治方向,将学术研究与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