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本所概况 > 研究中心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

字体: 打印

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简介

20254月修订)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8月。自20058月至20138月,以近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和经济史研究室为依托,20138月进行改组,以社会史研究室为依托。本中心是一个面向国内外学术界,开展有关中国近代社会史学术研究活动、进行海内外学术交流的非实体学术组织。本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社会史、社会文化史,在相关领域有几位积有成就的专家学者。

 

一、宗旨

 

开展中国近代社会史学术研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并推进中国近代社会史学科发展,促进历史学创新。

 

二、业务活动范围

 

1、组织进行学术研究。组织本中心内外相关学者,就中国近代社会史相关领域的一些重要专题展开学术研究,个人研究与集体合作相结合,组织课题,出版系列研究成果。

 

2、举办学术研讨会。每1-2年主办及参与举办大中型学术研讨会,定期聚集中国近代社会史领域海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以追踪国内外学术前沿,形成学科平台。

 

3、每年不定期举办所内小型论坛,主要邀请海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讨论会,以把握海外学术动态,加强海外学术联系。

 

4、与海内外相关研究机构进行横向合作,共同组织进行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

 

5、出版学科刊物,形成学科交流平台。定期撰写学科发展综述报告,为本学科同行提供最新学术信息。

 

三、组织机构

 

理事长: 夏春涛

 

  任: 唐仕春

 

副主任: 李俊领

 

秘书长: 王康

 

主要成员:赵晓阳、吕文浩毕苑王毅

 

四、创办以来的主要学术活动

 

20058月,在文化史研究室与青岛大学共同主办的近代中国的城市·乡村·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本中心正式宣布成立,并于稍后在本所举行了成立大会。以此为平台,本中心开展了课题研究、合作研究、邀请海外学者来访交流、举办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出版系列社会史研究专辑等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举办学术研讨会

 

120058月,本中心与青岛大学在青岛共同主办近代中国的城市·乡村·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与协办的有首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苏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八家单位,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及内地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相关学者120余人参加。

 

22007年夏,本中心与新疆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主办了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第二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与协办的还有首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山西大学、上海东华大学共八家单位,有来自日本、台湾及内地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相关学者120余人参加。

 

320098月,本中心与贵州师范大学承办,参与协办的有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山大学、湖北大学、山西大学等,在贵阳共同主办了近代中国社会控制与社会流动——第三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来自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台湾等海内外学者120余人参加。

 

420118月,本中心与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山大学等联合在苏州举办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第四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来自日本、韩国、台湾等海内外学者110余人参加。

 

520138月,本中心与湖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在湖北襄阳联合举办社会文化与近代社会转型——第五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及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620159月,本中心与河北大学在河北省保定市联合举办华北城乡与近代区域社会——第六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澳大利亚、台湾及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720178月,本中心与杭州师范大学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浙江省之江社科青年在浙江杭州市联合举办地方文献、区域社会与国家治理暨第七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各高校、科研单位,以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的13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8、2019年7月,本中心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及山西省历史学会联合举办“近代中国的民众、民生与民风”暨第八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各高校、科研单位,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的15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9、2023年7月,本中心与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了“世界、国家与区域”第九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等海内外学者共计100余人参会。

 

同时,本中心还于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2022年、2024年连续参与协办中国社会史学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社会史系列年会。

本中心藉举办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建立联系海内外中国近代社会史学术同行的学术交流平台,在中国近代社会史学界发挥了一定的联系、组织和中心作用,在学术界形成了一定影响。

此外,本中心每年还举办若干次所内小型学术信息交流会及学术报告会,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举办论坛,交流海内外最新学术动态,介绍最新学术成果,以增强研究人员对学术前沿信息的掌握。

 

(二)编辑出版“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

 

1、李长莉,左玉河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第一辑《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李长莉,左玉河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第二辑《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郑起东,史建云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第三辑《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欧阳恩良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第四辑《近代中国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唐仕春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第五辑《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流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王卫平,赵晓阳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第六辑《近代中国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郭莹,唐仕春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第七辑《社会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年。

8、肖红松,唐仕春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辑《华北城乡与近代区域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9、周东华,赵晓阳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辑《地方文献、区域社会与国家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10、郝平,赵晓阳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辑《近代中国的民众、民生与民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10辑的连续出版,集中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成为海内外中国近代社会史学术交流渠道,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20145月,本中心与河北大学历史学院联合共建华北历史与社会发展调研基地,制定了调研计划,并合作开展华北地区社会历史调查及研究工作。

 

五、研究中心现成员的主要研究领域

 

夏春涛:中国近代史

唐仕春: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法律史;

李俊领: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礼制信仰史;

 康: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婚姻家庭史;

赵晓阳: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基督教史、华人华侨史;

吕文浩: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社会学史;

 苑: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教育史;

 毅:中国近代新闻史。

 

附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章程

 

2025年4月修订)

 

一、宗旨

 

组织开展中国近代社会史学术研究,与海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及合作,与海内外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学者进行沟通及联络,组织中国近代社会史学术活动,推进学科发展,促进历史学创新,为中国社会及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

 

二、业务活动范围

 

1、组织进行学术研究。组织本中心内外相关学者,就中国近代社会史相关领域及重要专题进行学术研究,个人研究与集体合作相结合,组织课题,出版系列研究成果。

2、举办学术研讨会。每1-2年主办及参与举办大中型学术研讨会,定期聚集中国近代社会史领域海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以追踪国内外学术动态及发展前沿,形成学科持续性交流平台。

3、每年不定期举办所内小型论坛,邀请海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以了解学科前沿动向和最新成果,加强海内外高端学术联系。

4、与海内外相关研究机构进行横向合作,共同组织进行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

5、出版学科刊物,形成持续性学科交流平台。定期撰写学科发展综述报告,为本学科同行提供最新学术信息。

 

三、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一号院2号楼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

 

邮政编码:1001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