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沿革与职能
晚清史研究室的前身为刘大年主持的“中国近代史组”。1978年改名为近代政治史研究室。1999年中国通史研究室并入,研究范围亦相应有所扩大。2002年,为配合国家清史编纂工程,确立以晚清史为主要研究方向,本室的晚清史学科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创办有不定期集刊《晚清史论丛》。2020年1月改称现名。主要任务是,研究1840-1911年间的中国内政与外交、制度与思想、重大政治事件与人物,构建一个与断代史清史和中国近代史两个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独立的晚清政治史学科体系。
二、创建以来的主要成就
政治史研究室自组建以来,在刘大年、罗尔纲、张海鹏等知名学者的带领下,形成了既重视晚清断代史研究又兼顾中国近代通史的研究特色。在中国近代通史研究方面,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之近代部分由近代史组承担编写,其成果为《中国史稿》第四册,1962年出版,此书为中国近代通史搭起了新的框架,后扩展为《中国近代史稿》(共三册)。张海鹏主编的10卷本《中国近代通史》于2007年出版,是近代史所汇集近代史研究领域知名中青年学者系统全面论述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的通论性著作。
在晚清断代史研究方面,本室学者曾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立宪运动、辛亥革命等专题史研究领域发表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论著。其中,代表性著作有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4册(中华书局1991年版)和《晚清兵志》(中华书局1997-1999年版);贾熟村的《太平天国时期的地主阶级》(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龙盛运的《湘军史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朱东安的《曾国藩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初版,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和《曾国藩集团与晚清政局》(华文出版社2003年版);俞旦初的《爱国主义与中国近代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侯宜杰的《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赵云田的《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和《清末新政研究——20世纪初的中国边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1995年版)等。
最近10余年来,政治史研究室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从过去的“事件史”、“人物史”研究转向“问题史”的研究,从政治史和社会史结合角度,围绕晚清国家与社会这一主题,开拓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诸如晚清人口与社会结构、清代边疆治理、满族史及满汉关系、晚清宗教与秘密会社、列强与晚清政局、历史人物与晚清政局、晚清政府与社会各阶级关系、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化、晚清史学与近代中国社会、晚清海关与中国近代财政、清末民初律师群体研究等,相关研究成果详见本室学者的个人网页。
同时,为推动晚清史重点学科建设,本室除每年举行小型学术会议外,还于2006、2007、2009、2010、2012、2014、2016、2018年先后举办八届“晚清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依次为“晚清国家与社会”、“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湘淮人物与晚清社会”、“清代满汉关系研究”、 “政治精英与近代中国” 、“清末新政·边疆新政与清末民族关系”、“中国近代制度、思想与人物研究”、“被卷入世界的晚清中国暨戊戌变法120周年”。并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出版不定期集刊《晚清史论丛》。该项学术活动既促进了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也推动了国内外晚清史研究,赢得学界的广泛认同。
三、本室晚清史学科发展目标和计划
晚清史学科总体发展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打破清史和中国近代史两个不同学科的学术藩篱,努力把晚清史学科建设成为既从属于清史而又不同于清前期、中期史,既从属于中国近代史却又不同于此前以1919年为分界的中国革命史体系的一门具有相对独立地位和自身特色的学科,将研究重点由原来的革命史转向清代国家和社会在转型中所遇到的内外挑战和各种问题,既揭示清朝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过程和内在机理,也充分反映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和寻求现代化历程,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以充分发挥清史与近代史研究的资政功能。
为实现上述这一总体目标,晚清史学科将根据国内外晚清史学科的现状和本室多年的学术积累,同时结合时代需要及各位研究人员的学术兴趣和专长,确立以下研究课题为本学科未来几年的研究方向。
(一)继续加强晚清革命史研究。革命是晚清历史的一个重要主题,研究晚清不同阶层反帝反封建革命,总结它们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弘扬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二)继续加强晚清改革史研究。在晚清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过程中,曾发生过三次重大的改革运动。研究这些改革产生的背景、成败及其原因,不但可深化晚清现代化史研究,亦可为我们今天的改革事业提供有益历史借鉴。
(三)继续加强晚清制度史研究。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伴随社会转型,晚清政治体制亦面临前所未有之挑战。加强对晚清官制、军制、法制、财政制度及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变动的研究,不但有助于说清楚清朝何以覆灭,亦可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
(四)继续加强晚清中外关系史研究。晚清历史与既往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在于它被强行卷入国际资本主义体系,与各国发生密切关系。加强晚清中外关系史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晚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破除西方殖民主义影响,为我们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益历史启示。
(五)继续加强清前中期及晚清边疆和民族问题研究。清朝是以满族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封建王朝,清朝在其统治中国的260多年里,为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中国边疆的稳定做出过杰出贡献。加强清前中期及晚清边疆和民族问题研究,不但有助于打破清前中期与晚清史之间的学术藩篱,并且也有助于破除美国“新清史”学派有意将满族认同与中国国家认同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自觉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六)继续加强晚清人物与政局研究。政治史离不开人物研究。根据新刊布的资料,对晚清历史上的一些重要政治人物,诸如洪秀全、孙中山、黄兴、康有为、梁启超、奕、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载沣、奕劻、张之洞、袁世凯、慈禧太后等进行专题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探讨、再评价,不但可深化晚清人物研究,同时也可深化晚清政局研究。
在上述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择机立项启动多卷本的通论性的“晚清70年史”著作的撰写,构建一个与断代史清史和中国近代史两个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独立的晚清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四、历届主任、副主任及其任期
1978-1980年 主任钱宏、副主任何重仁、王庆成
1980-1982年 主任何重仁、副主任贾熟村
1982-1985年 主任贾熟村、副主任张海鹏
1985-1990年 主任贾熟村、副主任朱东安
1990-1994年 主任朱东安、副主任姜涛
1994-1998年 主任姜涛、副主任茅海建
1998-2006年 主任姜涛、副主任韩志远
2006-2009年 主任姜涛、副主任崔志海
2009-2012年 主任崔志海、副主任李细珠
2012-2020年 主任崔志海、副主任任智勇
2021年- 2023年 主任崔志海
2023年 - 主任贾小叶、副主任顾建娣、张建
五、在岗人员名单
贾小叶、顾建娣、张建、崔志海、薛轶群、马维熙、汪颖子
六、离退休人员名单
(一)离退休人员:侯宜杰、赵云田、朱东安、张小林、韩志远、刘小萌、刘俐娜、马平安、周良宵
(二)调离人员:张允侯、张伯钊、石芳勤、郭永才、吕良海、李毓良、茅海建、刘建一、张显菊、罗华庆、钟安西、赵一顺、程朝云、倪玉平、李细珠、任智勇
七、已故人员名单
刘大年、罗尔纲、钱宏、何重仁、樊百川、王明伦、俞旦初、张振鹤、张德信、龙盛运、贾熟村、王庆成、蔡美彪、丁贤俊、罗文起、王来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