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金民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野下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来源:《党的文献》2021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21-04-28 字体: 打印
来源:《党的文献》2021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21-04-28 打印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要以发达的生产力、先进的生产关系、优越的社会制度、坚定的民族自信为基础,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正确道路的指引、先进制度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等前提条件。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稳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新时代的辉煌成就使民族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征程上的接续奋斗必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期实现。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了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以大历史观思考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历史叙事中审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的新征程,能够更加全面完整地把握这一征程的坚实基础、主要任务、重大意义,增强全体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主体性和实践创造性。

一、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实现救亡图存、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我们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视野把握和评判中国近代以来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地位。

从特定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探索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道”史和“寻路”史。近代以来,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之下,曾经引领世界潮流、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华民族,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陷入空前危机之中。在民族生死存亡之秋,中国人民以顽强意志在民族屈辱和历史沉沦中奋起抗争,作出一次次努力,进行一场场抗争,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赞歌,各个阶级阶层、各种政治力量为民族复兴提出了不同方案。太平天国运动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并颁布了施政纲领;但其阶级基础是农民阶级而不是先进的阶级力量,指导思想是拜上帝教而不是先进的理论,领导核心是农民领袖集团而不是先进的政治组织。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作出了重要尝试,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但其主体力量是地主官僚和买办阶级,指导思想是所谓的“中本西辅”“中体西用”,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引进的新生产力同封建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谋求通过维新变法摆脱积贫积弱、民族危亡的局面;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软弱,不敢根本否定封建主义制度,只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经济上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不敢动摇封建土地私有制,思想上是一种杂糅式的改良主义思想体系,组织上未成立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也未形成领导核心力量。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它并不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三民主义并不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理论,同盟会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政党,其在革命过程中就充满内部矛盾,革命后更是难以成为真正的领导核心,民族资产阶级的依附性和软弱性决定了其不能担当领导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使命,因此,革命果实很快就被封建军阀窃取,帝制复辟和军阀混战接踵而至。这些尝试并没有使中华民族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摆脱屈辱命运、实现救亡图存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个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之上,要有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保障,要有坚定的民族自信支撑;这些基础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正确道路的指引、先进制度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这些前提和基础。

五四运动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一次重大历史转折。这场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使中国人民认清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军阀政府的无能,认清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放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以彻底革命的精神奋起追求国家完整、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五四运动也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3】”,促使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各种新思潮、新主义、新方案的比较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大本大源”,并把它确立为实现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4】,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从思想到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5】。五四运动推动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反帝反封建的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获得了坚定而先进的主体力量。五四运动从思想上、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先进政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领导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走出沉沦,进入了一个上升的新时期。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立了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核心内容的新三民主义,并对中国国民党进行改组,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但大革命很快就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而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在反对强大敌人和纠正内部错误思想的过程中,逐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极其艰辛的环境中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但是,革命之路并不平坦,由于国民党的不断“围剿”和中国共产党内部“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影响,革命遭遇了严重挫折,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不得不离开根据地进行长征。此后,历尽磨难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军事上、组织上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领导核心的问题,在思想和政治上日益成熟。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峻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指导理论、行动纲领、战略决策动员和组织群众,推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并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了符合抗日战争规律的正确决策,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顽强战斗,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6】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通过三年多时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并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事件。其重大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7】“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8】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稳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开展社会各方面的民主改革,使人民政权不断得到巩固,新社会呈现出蓬勃生机,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维护。这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基本条件和保障。

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经过长期探索提出的战略构想。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必须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为此,党提出和确立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此同时,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得到确立和完善,逐步构筑了我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体系,为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及相应经济制度,从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党的八大召开前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党和人民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长期艰辛的探索,制定实施“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19564月,毛泽东在谈到如何认识苏共二十大、如何“以苏为鉴”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问题时指出,从苏共二十大得到的最重要的教益是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9】1957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比较完整地提出了我国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是“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0】1959年,他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1】,形成了完整的“四个现代化”战略。1964年底,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12】从此,“四个现代化”就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同时,党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作出准确判断,“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13】,我国就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依据这个基本国情,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性、长期性作出正确分析:“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是有许多好处的,设想得短了反而有害”。【14】

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尽管经历过曲折,但我国还是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科技、文化、国防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一些方面: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迅速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工业面貌,工业体系和布局基本形成,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推进社会主义农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成就显著,科技成果得到广泛运用;全面推进国防现代化,国防尖端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国防现代化初具规模,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国防保障;繁荣发展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提高和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具有决定意义,“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15】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贡献和重大意义,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16】

三、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主义向何处去”成为摆在党和人民面前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以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更加坚实。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就是要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样;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科学理论引路指向,以正确舆论凝心聚力,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鼓舞斗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断涌现,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网信事业快速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推进人民军队实现革命性重塑,武器装备取得历史性突破,治军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显著增强,成为保卫人民幸福生活、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牢不可破的强大力量;始终坚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积极应对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面临的各种风险考验,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小康”作为宽裕、殷实、稳定、安宁生活的象征,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追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以“小康”来表述和诠释“中国式的现代化”。197912月,邓小平谈到:“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小康之家’。”【17】这就把“小康”提升到国家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部署了到2010年、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新三步走”战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999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宣布:“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18】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9】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还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明确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要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历史主体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显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显著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中国已经赶上并正在引领时代前进的步伐,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0】“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1】

四、新时代的辉煌成就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牢牢立足基本国情,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推进“四个伟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新时代的到来凝结着历史发展的成就,也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这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并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在国际层面,中国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时代面临着新矛盾,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继续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党的十九大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各项建设,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20212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22】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首先,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2012年突破50万亿元,2014年突破60万亿元,2016年突破70万亿元,2017年突破80万亿元,2018年突破90万亿元,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稳居第二,且与美国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人均GDP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23】;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世界影响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其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快速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4126元,增长到2020年的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8389元,增长到2020年的17131元【24】;不断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全方位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最后,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时发现和有效应对矛盾、风险和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既时刻警惕“黑天鹅”,又积极防范“灰犀牛”;特别是在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党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面加强党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进军奠定坚实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五、新征程上的接续奋斗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期实现

中国共产党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历经艰辛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总是以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把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长远目标和具体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阶段性成就为长远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积累条件、奠定基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为取得的成绩骄傲自满,没有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止步不前,而是提出新的历史任务,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进军。

新征程是一个目标指向性十分明确的过程。新征程的长期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奋斗目标最终转化为客观存在。党的十九大在已经取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作出科学部署: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分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5】这个远景目标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着力解决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创造更加完善的条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必将产生强大的目标牵引力量。

新征程是一个脚踏实地、有序展开的实践过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矛盾和挑战,牢牢立足基本国情,深刻把握发展规律,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这些目标规划和科学部署,很好地处理了继承和创新、政府和市场、开放和自主、发展和安全、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既做到高瞻远瞩,又能够务实管用,对于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必将产生强大的战略引领力量和实践动员力量。

  在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新时代的创新实践,释放出不竭的思想智慧,汇聚起强大的历史合力,激发昂扬的民族自信,为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注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6页。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页。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3页。

【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4页。

【5】《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0页。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45页。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页。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78页。

【9】《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57页。

【10】《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页。

【11】《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

【12】《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39页。

【13】《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16页。

【14】《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1302页。

【15】参见《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8)》第2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062页。

【1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3页。

【1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7页。

【18】《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9页。

【19】《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3页。

【20】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9页。

【2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21页。

【22】《人民日报》2021226日。

【23】参见《统计局:中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中国新闻网2021118日。

【24】参见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19),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局: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中国新2021118日。

【2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第 5 页。

(文章来源:《党的文献》2021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