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近代史研究所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交流会

作者:卢华 发布时间:2021-07-18 字体: 打印
作者:卢华
发布时间:2021-07-18 打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开展,2021年7月14日,近代史研究所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船山厅召开全所学习交流大会。党委书记金民卿做动员讲话纪委书记、副所长廖刚主持会议,副所长金以林作会议总结,李细珠、唐仕春、邱志红、李珊、薛刚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金民卿书记指出,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党中央做出了明确指示,社科院党组做出了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天,近代史研究所召开学习交流大会,是我们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结合近代史研究所的实际工作,就学习讲话精神,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提高政治认识和政治站位,全面学习和贯彻“七一”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更好推动事业发展。

第二,要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文本,深刻领会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七一讲话内容非常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百年奋斗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次深刻阐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明确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还对新时代青年寄予希望,并向全党发出努力奋斗的号召。这些内容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阐释。

第三,要全面贯彻讲话精神,推进近代史研究“三大体系”建设,真正把讲话精神与近代史的研究结合起来。我们要抓住历史的主题主线以主题展开把握近代史研究。在坚持唯物史观基础上,创新研究范式,要把革命史观、现代史观等范式结合起来,形成中华民族复兴史的研究范式我们的学术研究,既要有观点,又要有扎实的文献资料真正做到史论结合。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进“三大体系”建设形成近代史的学术支撑体系。全所的学习贯彻要落到实处,各个支部、处室要抓好学习,做好工作。

 

台湾史研究室主任李细珠研究员在发言中指出,作为一名新党员代表,受中组部的安排,得以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观礼活动。除了现场聆听习总书记的讲话,自己还在七一后继续深入学习此一讲话内容。他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有三个重要内涵:深厚的历史感、广阔的人民性、坚定的自信心。72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又在此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直、站稳了。今后,要将这一精神贯彻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之中,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绵薄之力。

社会史研究室副主任唐仕春研究员说,他在电视上看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也认真阅读了 “七一”重要讲话的全文和各大媒体的评论文章。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他有两个体会:第一是从政治、思想层面理解”七一”讲话的主要内容,了解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党和国家的政治形势、发展方向。第二是将”七一”讲话精神贯彻到自己的研究中去。史学工作者要探索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上,史学工作者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晚清史研究室邱志红副研究员认为,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文7290字,可分成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扼要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第二部分揭示了百年奋斗史中,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第三部分告诉我们在下一个百年年要做些什么。强调,我们要深刻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这一重要论断,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根本立场与导向。同时,要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中外关系研究室的李珊博士在发言中指出,习总书记的讲话是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的时间节点上,为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的蓝图、制定的纲领。她的第一个体会是,“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的精神之源。正是在初心使命的指引下,在建党精神的感召下,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迎难而上、锐意创新,胜利完成第一个百年任务。第二个体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的制胜之道。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将在科研工作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踏实做好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力求不忘初心,不负时代。

《近代史研究》编辑部的薛刚博士谈到,自己的岗位是编辑,日常工作就是与各种词语打交道,“七一”讲话给他印象最深刻的词是“复兴”。“复兴”就是衰落后再兴盛起来。1921年的创党知识分子们,虽然意识到自己穷其一生都未必能到达彼岸,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工作中去。这种少年中国特有的自我牺牲的热忱,或许就是后来能够让党组织一直保持生命力,不忘初心,并能完成上个一百年历史交给党的任务的关键原因。与此同时,习总书记在讲话多次提到“以史为鉴”,最能体现历史研究的重要性,这也督促自己要继续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和党的历史,更好地完成所刊编辑的本职工作。

金以林副所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告诉我们,学党史,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开创未来。回顾我们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在党内曾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全党学习活动。第一次是在中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那次学习是党在面临抗战即将胜利,中华民族解放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组织的。全体党员通过努力学习党史,凝聚力量,为解放战争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基础。第二次是在我们党成立60周年的时候,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它开创了我们改革开放的一个新局面。今天,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总书记继续提倡学习党史。学党史如何落实到我们自己的工作上,这是个关键问题。作为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围绕近代以来我们取得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真正把它研究好,这才是我们学习党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最重要一点。谢伏瞻院长、高翔副院长在会上谈及不同研究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谢院长特别强调基础研究和对策研究的区别。近代史研究所以人文科学的基础研究为主。我们既要完成对策研究和要报的工作,更要抓好我们的基础研究工作。国家在“十四五”规划里面多次谈到数字化工作,人文学科怎么去做好数字化,站在科技的前沿来掌握这些新的技术,做好我们的基础工作,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他建议大家做好基础工作,结合数字化多开展一些尝试和研究,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只有做好我们的研究工作,落实好总书记所说的主责、主业,这样才不负党中央社科院对我们的定位和要求。

本次学习是全所范围内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良好开端近代史研究所将根据制定的学习方案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