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铸经之梦——康有为重塑中国文化的取径与旨趣”讲座纪要

作者:王豪 发布时间:2021-12-31 字体: 打印
作者:王豪
发布时间:2021-12-31 打印

 

 

 

 

  2021年12月22日下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邀请,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於梅舫教授以《铸经之梦——康有为重塑中国文化的取径与旨趣》为题作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近代史研究所邹小站研究员主持,研究员罗检秋、彭春凌担任与谈嘉宾,来自本所的30余位中青年学者、研究生参加了本场报告。

 

 

 

 

  於梅舫教授的报告首先围绕康有为早年论著《教学通义》的撰写缘起及论述旨趣展开。通过对《教学通义》相关内容的分析,於梅舫教授认为《教学通义》一书乃康氏感于时事之变,针对国家不振、人才不兴的问题而作,有着“通治于教”、“创法立制”的目的,蕴含着“以复古为创新”的思想倾向。在於梅舫教授看来,康氏所谓“复古”,其核心在于“从今”。借助于相关文本的比对分析,於梅舫教授指出,康氏的“从今”思想,虽近于章学诚“六经皆史”论,但更贴合于龚自珍“自改革”的理念。这一思想近承龚自珍《乙丙之际著议》之论说,远绍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之遗意。

 

 

 

 

  接着,於梅舫教授将目光聚焦于《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两书,探究康有为从文本的去伪存真、道统的重新建构、微言大义的重新诠释三个层面 “铸经”的具体过程。於梅舫教授认为,康有为希望借助对“伪经”的考辨,使儒家经义系统的核心由“《四书》大义”回向“《五经》微言”,构建一个不同于朱熹,以西汉诸博士为核心的新道统;同时尝试将孔子改制之意贯通《六经》,推尊师道,复兴孔教。由于《两考》在这一“铸经”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因此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与得到“成一家之言”评价的《新学伪经考》一书不同,由于突破了改革的边界,《孔子改制考》一书造成了一种对康氏之学“群起而攻之”的局面,显示出今古文之争的后来叙述与本来事实之间的距离。

 

 

 

 

  最后,於梅舫教授着重谈及了中国文化在近代的更新问题。於梅舫教授认为,康有为的学术思想无疑属于“旧瓶装新酒”一类。中国文化在近代的更新过程中,有着“维持根本”与“打破旧瓶”两种思路,这两种思路,就其本质而言,可能并非代表着新旧对立,而是创新文化不同取径的反映。

 

 

 

 

  与谈环节,邹小站研究员从思想史的角度对康有为加以评析,他认为仅就政治思想而言,相较章太炎,康有为的主张更平实、可行。罗检秋研究员则立足于学术史的角度,认为仅就经学而论,康有为的成就并不高。同时,他还提出,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视角展开,转换视角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社会文化史的视角亦能为学术思想史研究提供重要助力。彭春凌研究员从自身研究康有为的经验出发,认为康有为、章太炎两人的学术思想往往存在着呼应或者对立的关系,对于二人的比较研究十分必要,同时,她还提出,要关注外来思想观念以及环游世界的经历在康有为的思想演变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贾小叶研究员则重点谈及了康有为、梁启超师徒在思想上的分合。此外,与会的青年学者、博士后、研究生分别就《大同书》的思想内涵及在康氏思想体系中的位置,如何跳出晚清今古文之争的叙事脉络来理解康有为的学术思想等问题与报告人展开讨论,报告会在热烈的学术讨论中圆满结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