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5日,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史研究室与《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日记与中国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开幕式上,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执行主任江沛教授、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王建朗研究员分别致辞。两位专家均认为,日记是历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在过往抗战史研究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使用,这次学术研讨会选取20篇运用日记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展开学术对话,对于开拓抗战史研究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通过这次会议对日记的史料价值和使用方式有更深的认识,以便在未来更好地将日记与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结合在一起。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贺江枫教授主持。
第一场讨论由《中共党史研究》副主编研究员乔君主持,主要探讨日记与根据地研究。温程对抗战时期的中共战时日记进行全面搜集和推介,发掘了许多新的日记史料。郑康奇不仅介绍了大量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日记材料,并尝试对中共日记材料进行整体性的分类,方便学者利用和理解。宋弘运用颇受学界重视的高鲁日记,推陈出新地挖掘出了农村调查的新面相。马思宇借助日记史料,以中共党团制度为对象,进行了宏观和概览性的研究。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张俊峰、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吴敏超分别予以评议。
第二场讨论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黄道炫主持,侧重日记与国统区研究。谭刚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围绕抗战时期出版的《中国之命运》及其阅读史进行了深入探讨。周东华同样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重点围绕浙赣战役的战略布局进行了全新梳理,展现了日记史料的广泛应用场景。王春林利用张学良日记等多种史料,对西安事变后张学良的生活及境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摹。张展则利用中日双方的日记,从决策者的心理变化和行为逻辑深入研究了1940年中日围绕德国的外交博弈。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严海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江枫分别评议。
第三场讨论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江沛主持,主要集中呈现沦陷区民众的日常生活。张俊峰以太原沦陷时期孙寿珊的日记作为考察对象,对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民众日常和心灵世界进行了深描。周聪琪借助丰县武装领导者黄体润的日记,以丰县为个案,对抗战时期国民党县级武装的统合与改编进行了细致考察。齐超儒以吕舜祥日记为基础,细致描摹了一位普通乡村知识分子在抗战期间的流离与求索。杨雅丽以名伶荀慧生的《小留香馆日记》为中心,挖掘了伶人群体在抗战时期的困境与生存。《抗日战争研究》副研究员王来特、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春林分别评议。
第四场讨论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金铮主持,重点呈现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思想与际遇。严海建通过大量时人的日记与书信,对北京大学在全面抗战胜利后的复员与院系增设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李辰从文学的研究视角,对抗战大后方学人考察日记的文本内涵和阐释向度进行了开放性探讨。邹健祥借用传播学理论,对《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中的抗战信息加以辨析和考证。康殿英借助晋察冀根据地党员的日记,对抗战时期根据地党员的内心世界和自身建设进行了探讨。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谭刚、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徐炳三分别评议。
第五场讨论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研究员宋志勇主持,重点讨论外文日记史料与抗战史研究。徐炳三以贝铁德日记为中心,描摹了抗战时期西侨群体的经历及心态,开拓了日记选用的视野。罗蕊围绕沦陷区外侨艾达·塔尔伯特的日记,从集中营俘虏的视角展现了拘禁生活对个体身心的巨大影响。郭循春借助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原敬的日记,从决策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原敬内阁对华政策的变化与演进。叶磊利用中日双方的各类档案和日记史料,围绕辛亥南北议和与袁世凯的对日交涉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与阐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翔、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周东华分别评议。
五场专题讨论过后,本次学术研讨会进入圆桌讨论环节,集中围绕日记的史料价值及其局限、日记与根据地研究、日记与沦陷区研究、日记与国统区研究、日记与日军侵华史研究五个主题展开。大家普遍认为,日记可以将历史研究中“人”这个被长期埋没的主体充分挖掘出来;日记本身的故事性有助于历史学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情节上更加精深;日记的发掘与利用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日记的研究应当与其所处的时代相结合,将时代和个体连接在一起。
圆桌讨论过后,本次学术研讨会进入尾声。闭幕式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张岩主持,并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抗战史研究室主任吴敏超研究员致闭幕词。吴敏超研究员对参会的年轻学者和资深专家表示感谢,认为这次研讨会达成了会前设想的探讨目标,为未来更好地使用日记材料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打下了坚实基础,希望今后能办更多这样小而精的会议,对学界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