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晚清史研究室主办的“晚清史研究名家讲座”第八讲,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行成楼1A-2会议室举行。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锋晖副教授受邀作题为“清弓的种类与威力”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晚清史研究室薛轶群副研究员主持,所内外共四十余位学者参加。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锋晖副教授
本次讲座,锋晖老师以“猎、武、礼、工、俗、技、学、承”八字点题,从射猎生产、军事武射、礼射典制、制造技艺、民俗风尚、射术技法、理论典籍、传承保护八个方面详细阐释了中华传统弓箭文化的悠久历史、丰富内容及崇高人文精神,尤其是在有清一代的发展与传承。
锋晖老师首先介绍了弓箭在中国古代的应用。弓箭是早期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它帮助先民战胜猛兽、挑战自然、获得更多的食物来源,逐步提升其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透射出早期人类征服自然的梦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射猎由生产方式升华为民俗娱乐活动和军事训练项目。其中“木兰秋狝”是清帝亲自统帅的习武盛典,以围猎形式开展军事训练、政治绥靖、皇室教育等活动,目的就在于保持八旗尚武之风、勇武之气、民族长技和军事优势。他认为,对于游牧民族而言,弓箭不仅是重要的射猎生产工具,还是重要的军事作战武器。“骑、射、牧、猎”构成了游牧军事的四大优势。清政府也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化八旗官兵的骑射技艺,以冀牢固“根本”、增强武备。前述“武射”之外,中国古代射箭体系中还有“文射”(又称“礼射”),即注重射手内在的修养、品德。
锋晖老师重点讲述了弓箭的制造技艺。一是中华之弓。弓箭经历了单木弓、筋木弓和筋角木反曲弓(角弓)三个阶段。清弓,即清代满洲八旗长弰角弓,是古代世界各国传统弓箭中性能最好的战弓。二是中华之箭。从无箭镞到骨石箭镞、青铜箭镞,再到钢铁箭镞,箭镞的制作不断发展,形制日趋完善。清代八旗军使用的箭枝主要有牛录(重箭、披箭类)、西力旦(轻箭、刺箭类)和占(哨箭、鸣镝类)三大类。三是中华之弩。弩的发明是对弓改良的结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和使用弓弩的国家。四是中华扳指。作为必备射箭用具的中华扳指,分骨、角、木、金、玉等多种材质制成。锋晖老师还分享了和弓箭相关的民族风俗,如生子挂弧(弓)、婚礼“射三箭”、服饰(旗袍、马褂、马蹄袖)和发式(剃发垂辫)等。对于民族传统射箭所讲究的正心、虚射和实射,他认为体现出古人对射术技法的重视和追求。
我国射学古籍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锋晖老师强调,早在先秦时期,射术理论就已取得辉煌的成绩,出现众多有关射法、射箭礼制和射艺风俗的射书专著。发展到清代,更是出现《射的》《贯虱心传》《射法秘传攻瑕》等书籍。总体而言,中华弓箭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射箭运动及弓箭文化最终融汇成为一个领域宽广、缤纷多彩的中华国术射艺项目(中国民族传统射箭)及弓箭文化学科研究体系。如何更好地传承保护弓箭文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锋晖老师从深挖文化价值、构建系统模式、开展全民健身、申报资源平台和确立科研引导五个方面,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他强调,“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对于国家的责任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根本”。
活动现场
交流环节,锋晖老师同所内外同仁围绕弓箭和近代火器的威力比较、制作弓箭的流程及经费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会同仁纷纷表示,锋晖老师的报告图文并茂、引人深思,不仅呈现出弓箭和弓箭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清晰脉络,尤其是近400年来的发展变化,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提出独到的见解。本次讲座历时两个多小时,在热烈的学术讨论与交流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