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第一届晚清史青年学者论坛在沪成功举办

作者:马维熙 发布时间:2024-09-03 字体: 打印
作者:马维熙
发布时间:2024-09-03 打印
 
2024年8月24至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晚清史研究室和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晚清史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教育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25人参加本次论坛。
 
 
8月24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历史学系教授张仲民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晚清史研究室主任贾小叶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章清教授分别致辞。贾小叶研究员对各位特约专家和承办本次论坛的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本次论坛是晚清史研究室为推动晚清史学科发展采取的一项新举措,意在为青年人搭建平台,培养晚清史研究的后继人才。希望与会青年学者珍惜机会,提升能力,为晚清史学科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章清教授对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的概况作了介绍,对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寄语参会的青年学者,希望大家在新的学术环境下能够坚守学术底线、坚持高标准,做出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
 
 
本次论坛按照主题分为六场报告,分别为晚清政治史、晚清军事史、晚清中外关系史、晚清经济与社会史、晚清思想与文化史和晚清人物研究。
 
 
 
晚清政治史方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研究生张智鹏探讨了夏威夷保皇会创立时与夏威夷政府、清廷驻美使领之间的纠葛互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李辉祥考察了1895年“河湟事变”给晚清西北军政格局演变带来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范丁旋梳理了1903至1904年间两广总督岑春煊与广西巡抚柯逢时之间的明争暗斗。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孙凯剖析了庚子事变前清廷维系京城治安的措施及其效果。
 
 
 
晚清军事史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灿探讨了清季最高军令机关——军谘府(处)的权力来源、运作方式及其实际影响等问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胡子豪关注了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清廷通过上海、广州及北方外交渠道进行的情报搜集活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章程考辨了甲午战争平壤之役期间清廷对朝方针的具体内容及清军与朝鲜军民关系实相。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世平探究了日俄战争期间两军招募、派遣“中国侦探”搜集情报的情况及中外舆论反响。
 
 
 
晚清中外关系史方面,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吕漫梳理了1870年中俄塔尔巴哈台段边界勘界的历史过程及其经验教训。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陈哲洋考察了辛丑和议期间庚子衢州教案“祸从”定罪交涉的谈判过程及清政府策略得失。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王奕斐以朝鲜为中心,探讨了晚清中国驻外机构的经费收支与财政改革问题。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姜博以朝鲜人内地游历制度及其基层实践为中心,揭示了清末朝鲜事务的外交化转型过程。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讲师赖泽冰介绍了宣统朝外务部尚书梁敦彦的联美外交,呈现了中美间不对称的“特殊关系”。
 
 
 
晚清经济与社会史方面,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助理研究员韩燕仪探讨了太平天国战争末期以曾国藩为首的两淮官员重塑淮盐价格管制体系的历史过程。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王静雅从省际利益调适角度入手,对光绪前期淮盐市场规复中的一系列制约因素进行了剖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维熙通过对近百年海内外有代表性成果的梳理,呈现了清代团练研究的学术脉络、最新动态与未来进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李志鹏以四川南部县视学李雨苍为例,讨论了清末地方兴学进程中州县视学的履职与困境。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凌霄考察了19世纪前中期清朝对越界布哈拉人处理方式的演变及其边疆管理的部分特点。
 
 
 
晚清思想与文化史方面,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万立关注了两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夷”字译名之争,以及英国重新定位中英关系的意图。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朱家英考辨了袁昶庚子日记抄本《沤簃日记》的内容及其与《乱中日记残稿》《袁京卿日记》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陶中淼介绍了晚清国人以“中国总论”为名对本国地理形势的综合性记述的内容及其价值。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李哲探讨了在近代中西会通背景下关中地区回教在晚清关中地方知识转型进程中的作用。
 
 
 
晚清人物研究方面,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张翼以威妥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事迹为线索,探讨在英国殖民扩张中暴力与知识再生产间的相互作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周明昭对梁启超主讲时务学堂的前因后果与具体情形进行了再研究。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温馨梳理了李提摩太参与戊戌维新的各项活动及其真实背景、主观意图与叙事建构等问题。
 
 
本次论坛的最大亮点是特约专家的精彩点评。针对25位青年学者的报告,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晚清史研究领域的6位专家与会点评。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邹小站研究员、暨南大学历史学系刘增合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朱浒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李恭忠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徐涛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李林教授。张仲民教授、贾小叶研究员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赵婧副研究员也参与点评。点评专家不辞辛劳,会前抽出大量时间阅读论文;按照论坛的安排,会上仍然以专家的点评为主。专家们一致认为本次论坛入选论文质量较好,如选题有新意、多语种材料使用等,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每篇论文,专家们都提出了宝贵修改意见,其中既有宏观方面如文章框架设计、材料使用和写作方法等问题,也有具体而微的如标题拟定、词语表达、具体材料的解读等,很多问题是青年学者论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六场报告下来,专家们的精彩点评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营养,堪比一场学术盛宴。最后,刘增合教授特别叮嘱,“好论文是改出来的”,希望青年学者们会后认真揣摩专家们的宝贵意见,细致打磨文章,争取把参会论文打造成精品发表。
 
 
 
在闭幕式与自由讨论环节,刘增合、邹小站等特约专家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对于培养学术新人、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价值。与会青年学者也表示,经过专家们的认真点评、悉心指导后,论文修改有了方向,受益良多。这也正是本次青年学者论坛的初衷所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