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活动报道 | 曾业英研究员“我在学习和研究历史中的几点体会”讲座纪要

作者:孙贝贝 发布时间:2024-12-10 字体: 打印
作者:孙贝贝
发布时间:2024-12-10 打印
 
2024年12月4日上午,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系列讲座2024年第5讲在阅微厅举行。民国史研究室邀请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近代史研究》原主编曾业英作题为“我在学习和研究历史中的几点体会”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民国史研究室主任李在全研究员主持,所内外30余名学者参加本次活动。
 
 
 
曾业英研究员首先回顾了1963年武汉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和编辑工作历程。接着,曾业英研究员从四个方面讲述了他在学习和历史研究中的心得体会:
 
 
 
一、如何积累资料。学习和研究历史必须从资料做起。曾业英研究员指出重视资料是近代史研究所的优良传统,范文澜、罗尔纲等前辈在这方面树立了典范。曾业英研究员时常带着多个问题查寻和积累资料,把自己研究的某个时期,或某个历史事件、某个历史人物有关的人和事,都一起带上去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研究蔡锷的经历,曾业英研究员指出对于比较重要、有影响的历史课题资料,应有学术定力,长期关注。建议阅读范围要尽可能广泛,史学之外的文学、哲学等领域的书籍也要阅读。
 
 
 
二、如何辨别史料真伪。曾业英研究员强调历史研究必须从事实出发,充分占有史料,及注意辨别史料是否真实,因此必须具备辨伪的意识和能力。因时代、立场、认识等局限,研究者在运用日记、档案、报刊、回忆录等史料时应进行力所能及的甄别和筛选,切忌依据一些没有切实根据可证实的记载,便轻率的就一些重要历史问题下结论。追根溯源查看史料形成的时代、查证史料所述内容是否属实、查证史料所述逻辑是否通恰、查证史料对同一人或同一事有无不同记载、查证史料提供者持何种政治态度,以及与所言事实有无利害关联等,对史料辨伪都有较大帮助。
 
 
 
三、如何还原历史与鉴往知来。曾业英研究员强调,鉴往知来是研究历史的根本目的,这就需要尽可能还原历史。还原历史,表面上是恢复历史的旧貌,实际是一个创新问题,是一个找出以往历史研究中的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历史研究中存在着有史而无记载或记载不详、有记载而实际无史、因研究者立场不同而出现结论各异、孤立地观察事物所导致的片面性等矛盾现象。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发现并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就为还原历史贡献了力量。当然,要找到矛盾,真正还原历史,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某个人物或事件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二是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包括认识的分歧有较好的了解。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找出历史变化和发展的原由,揭示历史事件何以发生、如何走向、成败得失,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提供借鉴和智慧。
 
 
 
四、如何书写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历史论著。曾业英研究员指出,坚持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全部总和及联系中掌握事实,是减少研究失误,达成目标的关键。要讲事实,讲证据,树立一切从历史实际出发的思想,力求客观、公正,必须“清空”思想中一切先入为主的关于这一历史问题的观念,以保持大脑的“一片空白”。要忠于史料,不能为了需要,妄自篡改史料,也不能望文生义。同时处理好“研究者心中的人和事”与“历史的人和事”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主次关系、不同时代价值观关系等。在书写中必须论证重要事实和观点,论证要抓重点、要害,引用史料不必多,但必须是经过检验、确认为真实的史料,而且要挑选最有说服力的。重视逻辑关系,不能倒果为因。文章写作也要重视逻辑结构。
 
 
 
曾业英研究员认为,为推进我国新时代史学研究的发展,当然也需要借鉴西方可取的史学理论和方法,但不能无视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一味随西风起舞。惟有不论刮什么风,东风也罢,西风也罢,皆能辨其利弊,知所采撷,方有希望。曾业英研究员建议,青年学者充分利用中外报刊和档案资料,对其所记载的史实做比较研究,一定会有很多新发现。
 
 
 
曾业英研究员报告之后,与会学者就史料收集、研究选题、论文与著作的写作等问题与曾业英研究员进行了交流。最后,讲座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