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历史与现实”工作坊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芸台厅顺利举办。本次工作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十余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香港史研究相关的诸多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由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副主任李珊主持,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原主任张俊义研究员、现主任侯中军研究员分别致辞。张俊义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现如今国内研究香港史的专家比较少,故有必要组织研究力量,加大研究力度,香港史研究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在重大历史问题基本厘清的情况下,如何深化研究并不容易,举办本次工作坊旨在提供交流的平台,集思广益,为今后开展香港史研究找寻方向。侯中军介绍了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研究香港史的优良传统,认为本次工作坊集结了国内香港史研究领域的主要力量,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同时倡导今后的香港史研究在历史学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国家需要。
与会专家在近代史研究所合影
第一场报告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胡荣荣、《广东社会科学》总编辑李振武先后发言。孙扬结合多年来从事香港史研究的心得体悟,分享了自身对历史视野下的香港研究的思考,认为历史视野下的香港研究与香港史研究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前者更注重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对话,后者则为这种对话提供了认知逻辑和学术基础。胡荣荣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香港问题研究的主线是香港地方与祖国的关系,同时强调了历史认同对于构建国家认同的独特意义,研究香港史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历史学者应发挥自身优势。李振武介绍了《广东社会科学》的“港澳研究”栏目发展为今天的“台港澳研究”栏目的大致过程,该刊近年来稿主要涉及香港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国家认同等主题,但大多内容不深、缺乏创新,倡导香港问题研究应多关注实际问题,彰显现实关怀,但学术规范亦不可偏废。
第二场报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侯中军、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室研究员张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希源先后分享了近期研究成果。侯中军基于自身长期从事中外关系史研究的积累,认为香港问题研究在中外关系史研究的脉络上尚有延展空间。张志勇针对近代香港鸦片问题作了细致的学术史梳理,指出相关研究集中于鸦片税收与专卖、鸦片走私、禁毒工作等三大方面,从既有研究成果来看,香港鸦片问题仍有进一步挖掘空间。陈希源分析了近十年内地香港史研究成果,指出相关研究的进展在于学术视野的拓展、多学科的融合、新史料的发现,但也凸显出创新性缺乏、英文档案利用较少、许多领域存有空白等不足。
第三场报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魏兵兵、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副主任李珊、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康先后分享了研究成果。魏兵兵考察了战后初期美国对香港地位的筹谋问题。李珊考察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期间英美两方的相关联络。王康在此前研究梁祝的传播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梁祝在香港的传播情况,从越剧电影《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徐克执导电影《梁祝》以及1997年以后对梁祝的重塑作品等入手,分别作了细致研究,认为梁祝在香港的传播彰显了文化艺术作品所独有的润物无声的力量。
与谈环节,张丽老师建议进一步调整香港史研究的重心,丰富研究专题,避免碎片倾向,先聚焦主脉络、重大问题,并力求取得突破。侯中军老师强调,历史学在香港问题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问题研究应重视发挥历史学的资政功能,并建议针对香港史研究工作做好近期规划。
在闭幕式的自由讨论环节,大家畅所欲言,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香港史研究应重视利用外文档案,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既要以历史学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也要重视跨学科合作以及多学科融合,既彰显现实关怀,亦回应国家需要。在研究工作实际开展方面,做好课题设计和项目申报,探索建立适当的成果评价奖励机制。本次会议虽规模不大,但讨论热烈,莅会专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前瞻性意见,对于今后如何推进香港史研究达成了广泛共识。
与会专家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