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6月26日,近代史研究所召开全所大会,举行刘大年先生日记、书信、手稿等珍贵文献捐赠仪式。该文系夏春涛所长在会议上的总结发言,据录音整理,标题为新拟。
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刚才(马)忠文介绍了刘大年文献档案整理的相关情况。包括赵利栋、赵庆云等人,都为之付出了很多心血。
刘潞老师刚才代表大年先生亲属发言,饱含深情。今天是我第一次见到刘潞老师,其实我们早已加了微信。她曾经发给我一篇题为《从“总统府”到紫禁城》的回忆文章,其中谈到东厂岁月。1950年,刘潞老师3岁,随父亲大年先生入住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一直到1982年搬走,前后在此生活32年。文章娓娓道来,对此地的沿革、变迁如数家珍,内容包括“东厂胡同”考略、“总统府”概貌、“总统府”东花园、“府”中玩伴和他们的父母,并配有一些珍贵老照片,很有可读性。去年9月,我会见来所捐赠影像资料的大年先生长子刘衡山同志。他讲到动情处,眼眶湿润,我大受感染。后来,他又写来一封长信,谈及张闻天同志夫人刘英来近代史研究所担任“特约研究员”等往事。大年先生一家人都对近代史研究所有着一种特殊情感。
所里老前辈老学者的亲属捐赠资料,类似活动开展过好多次。以全所大会形式举行捐赠仪式,这是第一次。大年先生值得享有这种荣誉。今年是大年先生诞辰110周年,我们借捐赠仪式来表达深深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刚才刘潞老师的发言,使我们加深了对大年先生的了解。近些年来,我一直在断断续续抽时间拜读《刘大年全集》。全集共16卷、680万字。我最先读的是大年先生日记,从中窥见一位学界前辈、一位卓越领导者的心路历程,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对中国史学发展所倾注的无限心血以及所作出的特殊贡献。我想,召开全所大会举行这个捐赠仪式,对本所青年学者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一次接受所史教育的机会。
关于大年先生,我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杰出”。
大年先生是杰出的史学工作领导者。大年先生于1938年赴陕北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烽火中成长,是从太行山走下来的一位著名学者。从山西潞城北方大学,到河北正定华北大学,再到北京东厂胡同1号,大年先生长年协助范老工作,是近代史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1958年实际主持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82年担任名誉所长,在本所工作近半个世纪,对本所学科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大年先生的影响和作用远非局限于近代史研究所。作为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大年先生是新中国史学工作的重要领导人和组织者,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三个历史研究所,参与组建学部,参与中国史学会建设和《历史研究》创刊,积极推进对外学术交流等。大年先生非凡的战略眼光、举重若轻的工作风格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令人印象深刻,肃然起敬。
大年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今年是近代史研究所建所75周年,目前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写所史。经反复征求意见,我们打算把所里已故著名前辈学者的肖像请上墙,最后拟定了一个名单。排在第一位的是范老。范老在史学界“马列五老”中排序第二,是近代史研究所创所所长,排在首位实至名归,毫无争议。大年先生是建所元勋之一,论资历与贡献,排在第二位同样实至名归。关于大年先生的学术地位和成就,我谈两点感受。我的硕士导师祁龙威教授是常熟港口镇人,幼时师从邑中宿儒金叔远先生读文史典籍,与戴逸教授有同门之谊,精于考据;年届九旬,主持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典志·朴学志》项目。祁师对大年先生《评近代经学》一文十分推崇,说该文把这个问题讲得很透彻,其高度一般人达不到。这使我对大年先生陡增仰慕之情。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年先生曾当过一年多正规的八路军战士,晚年将主要心血倾注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积极奔走呼号,是国内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倡导者、引领者和组织者,为随后抗战史研究的蓬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他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1995年牵头推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的八年》一书——这是近代史研究所主持编写的第一本抗战通史。我们从这本书中,领略到大年先生的宏阔视野和深邃思想。他最早从“中国复兴枢纽”角度来评价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明确提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深刻分析贯穿抗日战争的两个过程、两种演变。如何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表现?大年先生指出:“抗战期间蒋介石没有放弃反共,也没有放弃抗战。从全民族战争这方面看,蒋介石、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应当得到客观的、全面的理解。”大年先生同时又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哪个力量决定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铸造出中国复兴枢纽的?那就是我们全民族的奋起,就是以共产党为中心的人民力量满负荷的发挥,砥柱中流。”在30年前提出以上观点,立论中肯,确乎是过人之见。
大年先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这与前一个“杰出”的意思实际上是重叠的。大年先生早年服膺传统的经学,参加革命后“知昨非而今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张海鹏老师称大年先生是“战士型的学者,学者型的战士”,这个评价很贴切。《刘大年全集》第一卷专论历史理论,包括《论历史研究的对象》《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历史上的群众与领袖问题》等文。历史理论指阐释客观历史本身的相关理论,史学理论指历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关理论,两者内容有交叉,但主体不一。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即唯物史观,科学诠释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现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史学界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确立了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澄清了若干重大理论问题。但现今错误的历史观仍不时浮现,原本清晰的历史视野变得有点模糊了。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意识,将学问写在祖国大地上,努力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任重而道远。大年先生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又保持着思考的活力和朝气,对历史和现实问题有非凡的洞察力,具有远见卓识。近代史研究所的青年学者一定要以大年先生为楷模,努力加强理论素养,致力于做有思想、有灵魂的学问。
饮水思源,我们十分感念大年先生。今天举办这个活动,旨在表达我们对大年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更重要的是薪火相传,学习、传承大年先生的思想和精神。这是我们对大年先生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其亲属捐赠珍贵文献资料的最好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