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一般文章

赵云田:游览鸡鸣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4日《社科院专刊》家园版 发布时间:2020-09-08 字体: 打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4日《社科院专刊》家园版
发布时间:2020-09-08 打印

驿是中国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鸡鸣驿又名鸡鸣山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偏西北洋河北岸鸡鸣山下的鸡鸣驿村。20198月,我专程乘车前往游览,以便为相关研究积累资料。

 

上午8时许,我就到了鸡鸣驿的东门外,买票进入驿门,先参观中国鸡鸣驿邮驿博物馆。该馆位于鸡鸣驿东门内南侧,在文字和图片的内容说明中,包括邮驿的起源、邮驿的传递,以及鸡鸣驿的发展史和功能。展品中有不少遗存至今的物件,例如石磨、石槽、门墩,都很有特色。该馆还出售一些与驿站有关的纪念品,精巧玲珑,别具风格,吸引了不少游客。

 

走出博物馆,我请了当地一位老者作导游。导游很健谈,一边沿着东门至西门的主道往前走一边介绍,令我增加了不少知识。原来,鸡鸣驿因背靠鸡鸣山而得名,而鸡鸣山则是唐太宗李世民命的名。据有关史书记载,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率军北伐驻跸此山,黎明时分听见鸡鸣,遂称此山为鸡鸣山。明、清两代,这里称鸡鸣堡,是北京至宣化驿道上的著名站点。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堡时,围墙用夯土筑成。嘉靖四十二年(1563)城堡毁于战火。隆庆四年(1570)重建,围墙外层改筑青砖,内实夯土。清乾隆三年(1738)重修城墙,周长达2330米,高12米,四周有角楼,东西二门建有城楼,北墙正中建玉皇阁,南墙正中筑寿星庙,城四角分筑角台,整个驿站占地22000平方米。介绍到这里,导游回头指了指东门上的城楼以及南边的城墙。我随着导游的手势看去,角楼高耸,城墙厚重,不禁感到鸡鸣驿可能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驿站了。

 

跟着导游走在用板石铺成的道路上,觉得很新鲜。导游看出我诧异的神情,解释说:“别小看这些石板,它们起码也存在几百年了。”走不多会儿,前面出现了一条南北走向的路。导游告诉我:“鸡鸣驿城堡内有五条道路,东西两条,南北三条,将整个城堡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二区域。其中驿署区在城堡中心偏北一点儿,驿馆和马号在西北区,驿仓在东北区,驿学区在正北,庙宇、道观等许多区都有。”说到这里,导游征询我的意见:“咱们先看看驿丞署吧?”我表示同意。

 

按明清两朝制度,驿丞署是驿丞办公的地方,而驿丞则是驿站的负责人,掌管驿站的仪仗、车马、迎送等事,官秩为未入流,也就是没有品级。来到驿丞署旧址,我看到这是一座大宅院,房子的基座很高。导游说:“你别看驿丞这不入流的小官,鸡鸣驿驿丞署的规模却很大呢,五进院落,青砖灰瓦,每座院落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正房前出廊,房角和影壁墙上有各样砖雕图案,大门前还有一对汉白玉狮子门墩。”看到我有些疑惑的表情,导游解释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不是原来的样子。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廷宣布裁汰驿站,开办邮政,驿丞署就成了当地大财主贺家的私宅,原来的五进院也各自独立了,院门都开在东侧。”接着,导游把我带进第二座院子,只见院墙上刻有鸿禧接福四字。导游和院子的主人打完招呼后对我说:“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当年的819日,他们在这院住了一夜。”随后导游领我走进慈禧住过的西厢房,只见房的南头是一铺火炕,房的北面墙上挂着慈禧和光绪的画像。导游又说:“院门处ˋ鸿禧接福ˊ四字,是当年慈禧为贺家亲书的。贺家后来将其雕刻在院墙上而留存至今。”我特意问道:“那西厢房里的陈设还是原来的吗?”导游回答:“是后来恢复的。旅游部门和这家房主有签约,根据来参观的人数多少,这家房主从旅游收入中提成,所以西厢房北墙上还挂了慈禧和光绪的画像。

 

离开驿丞署旧址,导游领我前往西北区的驿馆游览。驿馆又称公馆院,原是过往官员、驿使住宿的地方,三进院落,都是砖木结构,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后世曾多次修缮,现在保存的仍很完整。我注意到,在第一进院落侧面的墙壁上,有一个凹进去的说明牌,上面第一行写“公馆院·明”几个字,第二行写的是“公馆院是当时负有军国大事的重要官员过往下榻的地方。”这是解释公馆院的功能呢。走进驿馆院内,我立刻感受到这驿馆建筑的高大宏敞。北房和东西厢房都是青砖灰瓦,很有气势。特别是北房的门窗、隔扇,古色古香,呈现出各种图案,极为精致。正当我感叹之际,导游向我招手,原来房屋的主人邀请我们进屋坐。我看到屋里有许多木器和瓷器,木器多为条凳桌椅,瓷器以盘碗瓶罐居多。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和房主聊起了驿馆的以往。原来,这驿馆也早已成为私宅了,房主也和旅游部门有签约,从旅游收入中提成。房主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他的收藏品,大多是晚清时期的,只有一个磁盘是康熙朝中叶的。房主的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导游还带我游览了泰山庙和文昌帝君庙。泰山庙又名泰山行宫,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道教宫观。观门楼别具风格,观门脊高高翘起,门额“泰山行宫”四字清晰柔和,门旁的墙壁上有一块说明牌。导游告诉我:“这里面的东西可值得一看呢!”我跟着导游走进又高又宽敞的正殿,立刻感到了震撼。墙上的彩绘连环壁画是那样明艳、生动,一看就知道是天津杨柳青年画的画法,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于层次感壁画的内容描绘了碧霞元君修道的经过,以及麒麟送子、云龙腾飞等内容。值得称奇的是,每幅壁画都以民间流行的三句半形式说明,让人一看就懂。导游介绍说:“泰山庙的泰山奶奶是送子菩萨,过去这里香火可旺盛呢,村民常找泰山奶奶祈子,甚至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的善男信女也专门到这里敬香。”

 

文昌帝君庙也称文昌宫,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是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功名禄位的神灵。在前往文昌帝君庙的路上,导游介绍说:“文昌本来是星宿名,也称文曲星,古人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后来演变为神,与梓潼神张亚子合称为文昌帝君,被认为是忠国、孝家、益民、正直的化身。鸡鸣驿存在的几百年间,驿丞都非常注重子弟的文化教育,在驿城内开办驿学,祭拜文昌帝君,成为驿站子弟及城内富家子弟上学读书的地方。”“庙里也祭拜孔子吗?”我问。“是啊,这庙也兼有文庙的性质。”说着,我们来到了文昌帝君庙。庙门很古朴,中间的门洞较大,游人可以出入,两旁的门洞较小,是封闭的。门洞的上方是蓝底金字的匾额“文教昌明”四字,庙门楹联也是蓝底金字。这时候,导游突然问我:“你能读这副楹联吗?”我表示“试试看”,随后高声读了出来:驛馬萧萧報國興邦猶在耳,旌旗獵獵闻雞起舞正當時。导游点头表示认可。

 

走进庙门,只见是一个很大的院落,正殿主庙座北朝南,左右两旁是厢房。我随着导游进入主庙,看到供奉的文昌帝君面目和善,胡须飘洒,一脸正气。两侧壁画中的人物,也都色彩鲜明,栩栩如生。走进东厢房,是尼山地、图书府;再到西厢房,则是泮水宫、翰墨林。东西厢房里都有壁画和文字,其中一幅是状元骑马游街图,令我印象深刻。来到院子中,摆放的一尊文昌宝鼎更增加了文气。院落两侧各有一块石碑,分别是道光二十二年、光绪二十三年所立。碑坊上“文明千古”四字非常醒目。我不知道尼山地是什么意思,导游解释说“意为仲尼出生之地。”他还补充说:“民国以后,文昌宫就一直是学校。”这使我明白了为什么东西厢房有图书府、泮水宫和翰墨林。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近3个小时,导游和我告别。我谢过导游,来到西城门,登上城墙,走到南段,瞭望整个鸡鸣驿城堡。在秋日暖阳的照耀下,微风阵阵,分外清爽。北边的鸡鸣山,林木茂密,京张公路通向远方,不时有车辆来往。近看鸡鸣驿城堡内,院落排列有序,院落中泛黄的玉米,使人感到收获的喜悦。再看南城墙外的古驿道上,牛羊悠闲地走着。我不禁想起了鸡鸣驿城不是一个普通的景点,它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鸡鸣驿,你从历史走来,将永远传承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此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94日《社科院专刊》家园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