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4日夜,我们搭乘旅游列车离开莫斯科前往圣彼得堡。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距离有700公里,列车运行了8个小时,在5日早上7点到达目的地。导游介绍,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的涅瓦河口,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建于1703年,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至1918年,作为都城,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914年,沙皇政府将圣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苏联成立后,在1924年将市名改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又恢复了圣彼得堡的旧名。
早餐后,我们在导游带领下,首先游览了位于圣彼得堡南部约25公里处的普希金城。普希金城又称皇村,1728年得名,意思是“沙皇的村落”,从1710年开始,该地属于彼得大帝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后,又成为沙皇最大的离宫之一。1937年为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改名普希金城,是著名的俄罗斯旅游景点。
在普希金城,我们参观了叶卡捷琳娜宫及其花园。叶卡捷琳娜宫始建于1717年,1752年,女皇伊丽莎白按照巴罗克风格对该宫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到叶卡捷琳娜二世时,又按照古典主义风格进行了改建。1990年,叶卡捷琳娜宫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来到叶卡捷林娜宫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宫的围墙,青色的涂饰,别具风格,使人感到分外清爽。导游介绍,围墙长约300多米,属俄罗斯巴罗克风格。抬头远看,北部楼房的礼拜堂顶端,五个金色的“洋葱头”光彩夺目。进入叶卡捷林娜宫后,立刻被金光所笼罩,仿佛步入了另一个世界。走过一层长廊,从中央的阶梯登上二楼,迎面的是两个天使雕像,东侧的是“睡醒的天使”,西侧的是“睡觉的天使”,各具情态,别有情韵。再往前走,金碧辉煌的大厅一间接一间,令人目不暇接,其中琥珀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先是听导游介绍。琥珀是距今4500—9900万年前的松柏科植物的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1716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了与俄国修好,送给彼得大帝一份礼物——琥珀屋。该屋四个墙面和顶棚护板上镶满熠熠生辉的琥珀,总重量为6吨,运送时被拆卸成八块,严密包装,1717年抵达圣彼得堡,彼得大帝将其放置在皇村。女皇伊丽莎白时,开始在老冬宫内修建琥珀屋,1746年基本完工。1755年,“琥珀屋”被转移到叶卡捷林娜宫内,叶卡捷琳娜二世对琥珀屋房间的布局重新设计,加入了使用镜片、宝石的镶嵌工艺、金色喷漆装置等,1770年,“琥珀屋”旧貌换新颜,成为“琥珀厅”。此后近150年间,这里一直用于接待贵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叶卡捷琳娜宫被德军占领,“琥珀厅”去向不明。从1980年开始,俄罗斯对失踪的“琥珀厅”进行修复,到2003年,在圣彼得堡建都300周年时如期完工。听完介绍,我仔细地观赏着琥珀厅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整个“琥珀厅”的墙壁上布满了琥珀,闪烁着柔美的暖色光,从淡黄色到橙红色依次变幻,令人心神安定;不过,那些镶嵌其间的金刚石和各色宝石不时地夺人眼目,给人以富贵豪华的印象,又使人心潮起伏。“像黄金一样金碧辉煌、灿烂耀眼、光彩夺目的琥珀厅啊,你怎么也有两面性?”有人发出了感慨。走出叶卡捷林娜宫,来到后面的叶卡捷琳娜花园,看见的是另一番景象。园内花坛紧凑,布局精美,色彩缤纷,加之绿树成荫,湖水碧波荡漾,森林与湖畔散布着亭台、石柱、喷泉、纪念碑以及人工石洞等,环境优雅而美丽。
午饭以后,我们参观了冬宫。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1721年建成,原是沙皇的皇宫,也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住处及私人博物馆。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250幅名画,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什(法语,意为“隐宫”),因此,冬宫后来又称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的34年间(1762-1796),不断大量收购拥藏各种类别的艺术品。如今,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共有各类文物270万件,其中绘画约1.5万幅,雕塑约1.2万件,版画和素描约62万幅,出土文物约60万件,实用艺术品26万件,钱币和纪念章约100万枚,按地域、年代顺序陈列在350多间展厅里,展览线路加起来有30公里长。我重点看的是远东艺术博物馆里的中国艺术品,其中有200多件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公元1世纪的珍稀丝绸和绣品,敦煌千佛洞的雕塑和壁画的样品,以及中国的瓷器、珐琅、漆器、山水和仕女图,仅中国年画就有3000多幅。当我参观结束走出冬宫大门时,那些中国艺术品仍然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它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我一时没有答案。
6日早晨,我们搭乘水翼船快艇前往彼得大帝夏宫。快艇经过芬兰湾河面,30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导游介绍,夏宫坐落在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离市区30公里,占地面积400多公顷,始建于1714年,由上花园和下花园、宫殿、喷泉组成,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在游览中我发现,上花园面积不大,平整的绿地宛如地毯,低矮的树木修剪整齐,清澈的水池里有各种造型的雕像,非常生动,其中一个名为“海神涅普顿雕像”最为壮观:海神涅普顿手拿鱼叉,水面上是4个驯马的骑士,守卫着海神的四方。有游客低声对我说:“这是一座标准的皇家法式园林,太精美了!”宫殿在上花园内,上下两层,正面宽度有300米,两翼有洋葱头状镀金穹顶。宫殿内有庆典厅堂、礼宴厅堂和皇家宫室等,装饰极为华丽,甚至在舞厅的圆柱之间,都以威尼斯的镜子作装饰。导游介绍,当年彼得大帝住在一层,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住在二层,许多大型舞会、宫廷庆典活动都在这座宫殿里举行。
走出宫殿,漫步在幽静高大的森林中,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下花园。和上花园相比,下花园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尽显奢华娇丽,尤其是大瀑布喷泉群,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大瀑布喷泉群由上至下分多级台阶,被称作大喷泉梯,它的最下面通波罗的海。导游介绍,大瀑布喷泉群有37座金色雕像,29座潜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喷泉,2000多个喷柱,还有两座梯形瀑布,比较著名的有金字塔喷泉、太阳喷泉、橡树喷泉、亚当喷泉、夏娃喷泉等等。每个喷泉各有风采,有人物、有动物,个个造型惟妙惟肖,生动可爱,引人遐想。所以夏宫有“喷泉之都”、“喷泉王国”的美称。随着导游的介绍,我们沿着大喷泉梯下行,只见在蓝天白云下,不同形态的雕塑闪耀着金色的光辉,高低相间的喷泉玉珠飞溅,映照出七色的彩虹,分外艳丽。在大瀑布喷泉群的中部,我们看到了著名的隆姆松喷泉。那是一个大半圆形水池的中央,耸立着3米多高大力士参孙和狮子搏斗的雕像。参孙双手把狮子的上下颚撑开,泉水从狮子口中冲天而出,水柱直喷22米高。导游介绍说,这个雕像重5吨,象征着俄罗斯战胜瑞典的情景(瑞典的国徽上有雄狮的图案)。有个女游客听后,面露惊讶之色。最后,我们到达了大喷泉梯的最底层,我遥望波罗的海,水光接天,一片迷茫,远处的航船依稀可见。近处的海面上,水鸟自由地飞翔着,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再回首仰望大喷泉梯及其周围的景致,仍然是那样壮观。
在圣彼得堡,我还抽出时间,和朋友一起参观了阿芙乐尔巡洋舰、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巡洋舰位于涅瓦河上,建于1900年,舰长124米,宽16.8米,“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或“曙光”之意。据介绍,1916年,阿芙乐尔巡洋舰因作战受损被送到造船厂去修理,在布尔什维克党和船厂工人的影响下,水兵们提高了阶级觉悟,逐渐趋向革命。1917年11月7日,舰上的全体官兵按照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舰开到尼古拉耶夫桥。上午10时。列宁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起草了《告俄国公民书》,在“阿芙乐尔”巡洋舰上向全国广播。到晚上9点45分,“阿芙乐尔” 巡洋舰按照信号,向冬宫发射了第一炮,揭开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朋友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吧?”我点头称是,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当年革命的情景。
斯莫尔尼宫位于圣彼得堡的东北部,在涅瓦河转弯的地方,建于1806至1808年,是一座外观典雅的三层建筑,整体色彩和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的色彩相同,原为贵族女子学院。该宫正面长300米,主体建筑的两翼伸出,每翼各长40米,组成宫中的主要庭院。20世纪60年代,又在正门增建8根壮丽的圆柱和7个拱形门廊。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设在斯莫尔尼宫,是十月革命司令部。1917年11月7日,列宁在斯莫尔尼会议大厅发表对俄国公民的号召书,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1917年11月中旬至1918年3月,列宁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离开斯莫尔尼宫的时候,我不时回首遥望它高翘的两翼,想象着列宁在这里工作和居住的情景,对朋友说:“十月革命,仍然在我的心中。”
(原文刊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5月24日“社科院专刊·家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