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一般文章

赵云田 | 与罗尔纲先生共事的日子

作者:赵云田 发布时间:2025-05-06 字体: 打印
作者:赵云田
发布时间:2025-05-06 打印

 

2025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成立75周年。在回顾所史和敬念先贤的时刻,我不禁想起了和罗尔纲先生共事的日子。

罗尔纲(1901—1997)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奠基人。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决定编辑《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续编》,委托罗先生和王庆成(1928—2018)先生共同主编,我是编辑组的成员。整个编辑工作从1982年下半年开始,到1988年2月基本结束,历时五年多。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续编采用丛书编纂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太平天国文献,第二部分为清方记载,第三部分为外人记载。我参加的是“清方记载”部分的编辑。因为有一段时间王先生出国搜访太平天国文献,我便在罗先生直接指导下工作。在此期间,我对罗先生的为人与为学多有了解,特别是他老人家对后学的关爱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至今使我不能忘怀。    

首先是罗先生对后学的关爱。在《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续编》编辑组里,我年纪最小,资历也最浅,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研究生毕业不久。1982年11月28日,编辑组在罗先生家中召开首次会议,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罗先生,问过好后,我便找一把靠边的椅子坐了下来。没想到,罗先生很快站起来,把我拉到客厅中间的沙发上,让我坐在他的身旁。这使我感受到这位学术大师的平易近人以及他对后学的态度。1983年春节,我和王庆成先生以及编辑组的其他成员到罗先生家中拜年。罗先生特意让家人准备了具有家乡广西风味的大粽子款待我们,还回忆了许多往事。罗先生和家人待人真诚、友善,让我感觉就像在自己家中一样。此后我又与罗先生多次接触,真切地感受到,只要在罗先生身旁,就好比沐浴春风那样温暖。这就是学术大师的人格魅力。

罗先生关爱后学,我从以下几方面深有体会。一是对我编辑工作的指导。罗先生多次和我谈到续编工作的意义,强调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可以给许多人在研究中提供方便。有一次,根据我工作中对一些问题的忽视,罗先生谈到了续编的标点问题,说这个问题很重要,并举了《清史稿》的例子,说明标点问题的重要性。罗先生还曾写信给我,提醒我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在一封信中,罗先生写道:今天看您交来的太平天国资料编纂进展情况整理书目,未见有姚宪之《粤匪南北兹扰纪略》、王彝寿《越难志》、李圭《金陵兵事汇略》三种,请查曾否钞录标点?在另一封信中,罗先生写道:《弢园随笔》选得很好。其中《纪军律》一篇为史念祖自吹,不要选。其《降马永和纪略》《追降黄文诰纪略》《受降中变纪略》三篇都是太平天国的要事,都应选。1987年《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续编》的编辑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罗先生对我的指导也更加具体化。这一年的2月11日,我去罗先生家中送资料,10天后,罗先生嘱咐我收入30首诗。我想,这一定是罗先生看了我上次送的资料后考虑到的。为了更好地完成罗先生布置的任务,此后我的工作也抓得更紧了,编辑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二是在政治上对我的爱护和帮助。在我入党的时候,党支部征求了罗先生的意见。罗先生对我入党非常支持,据后来讨论会上有关人的介绍,罗先生从人品、工作等多方面说明了理由,表示同意我入党。我想,这不仅仅是罗先生关爱后学的体现,也表现了他老人家宽阔的胸怀,在罗先生看来,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队伍越壮大越好。三是对我职称晋升工作的关注。1987年7月25日,我到罗先生家中,送上初步整理好的资料。谈完工作后,罗先生递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庆公(指王庆成先生)上月来函指示,复核工作应对每篇整理标点的质量情况,作简单的记录,以备工作完成时考核。看了这张纸条,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当时还是助理研究员,考核工作关系我的职称晋升。罗先生写这张纸条,是提醒我要注意一些细节。罗先生如此关爱后学,为后学着想,令我十分钦佩。

其次是罗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这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是选定篇目。罗先生对《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续编》的工作十分重视,认为这对整个太平天国研究有利,亲自拟定了一些重要的编辑原则,以及若干主要部分的细目,多次在编辑小组会议上提出指导意见。根据罗先生亲自拟定的编选原则,《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续编》“清方记载”部分所收资料,分为专著、记事、文书、自述、日记、诗歌六类,约120种,所有的篇目都由罗先生选定。我所做的工作,有的是对已刊的资料进行审阅,也有的是审阅分段,还有的是整理点校。这些工作做完后,交编辑组另外一个同志复核,最后再交给罗先生。在五年多的时间里,“清方记载”部分共编选资料320多万字。 选定篇目的工作难度是相当大的。我想,只有罗先生这样的太平天国史大家,对太平天国史资料非常熟悉的人,才可胜任。举例说,郑兴祖著的《一斑录》,专记清乾隆五十年至道光二十九年(1785—1849)64年间常熟县水旱天灾、佃农抗租以及米、麦、棉花、金、银、洋钱价格等等。其中记载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常熟农民抗租与官府的斗争、清道光二十九年百年未有的大水灾尤为详细。这些对研究太平天国革命的经济、政治背景,研究太平天国时期为什么常熟地区的斗争特别激烈,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资料。可是,这部关于太平天国革命背景的资料,以往却很少为人所知,罗先生则把它选进了“清方记载”中。

二是撰写说明。除了选定篇目外,撰写说明更是费时费力。“清方记载”中的120篇资料,每篇前面都写有“说明”,除记明资料来源外,还对著者生平、内容提要、史料价值以及读者需注意的地方等都作了介绍。“说明”的文字长的有几百字,短的也有几十字。以《粤匪犯湖南纪略》为例,罗先生的“说明”是这样写的:《粤匪犯湖南纪略》,佚名著,据南京图书馆藏抄本辑。此书抄本一卷,并合订有关太平天国资料多种为一册,标题为《粤匪犯湖南纪略等史料》,未著撰人姓名。兹将其它资料删去,只将《粤匪犯湖南纪略》一种辑录入本编内。此书专记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清咸丰二年)四月,太平军从广西北出攻湖南道州起,至克岳州止。在其中暴露出清朝统治者的畏葸无能及清军对人民的奸淫掳掠,还反映出太平天国军队的纪律严明。罗先生治学一向严谨,一丝不苟,这篇说明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

三是注重版本优劣。罗先生治学严谨,在重视版本方面也有体现。在给我的一封信中,罗先生写道:我手边的《越难志》,记得有一部是1953年去绍兴调查时绍兴工作同志抄给我的,又有一部是后几年也是绍兴寄来的。有一份当时同时曾经用红笔删过(看字迹像是刘文英)。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有抄本的。我记不得有没有抄给本所。请查查。现所据之本不知刊于何处?其来源如何?比我们手头的不同处何在?优点如何?请一一查明。如确有优点,则应据其本。若无优点,则应据本所抄本,或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因皆五十年代初传抄本也。为了判断一部书不同版本的学术价值,尽可能地采用好的版本,罗先生的工作做的非常细致。

1988年2月10日,经过罗先生和王先生审定的《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续编》的前言和总目录由近代史所打印出来。全书总计约400万字。这样,历时五年多的《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续编》的工作基本结束。《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续编》凝结了罗先生的许多心血。他老人家所付出的劳动量之大,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而这些正是体现了一位学术大师献身学术的可贵精神。

今天,在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成立75周年的时候,缅怀前辈学者所作出的贡献,我不由得想到,罗先生关爱后学的高贵品质以及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励后辈学者在新时代继续做好研究工作的动力。在当前社科院提倡出精品、出人才、出大师的时候,我们是多么需要这种精神啊。(本文刊载在2025年5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家园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