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近代史所60年

步平同志在近代史研究所建所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步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05-26 字体: 打印
作者:步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05-26 打印

步平同志在近代史研究所建所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尊敬的各位学者、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在今天的纪念大会开始的时候,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近代史研究所向在座的来宾和朋友们表示我们最衷心的感谢。

 

    到今年的5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60年在干支纪年方式中恰好是一个周期,是一个无论对于大到社会还是小到个人都是很重要的一段时间。去年,我们曾经隆重地纪念伟大祖国走过的这一周期,而近代史研究所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年正式建立的,从这个意义上,近代史研究所与祖国同行的60年也很值得纪念。

 

    近代史研究所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38年5月5日在延安建立的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当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任务。而在这一过程中,认识中国历史,特别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历史的特征,则更为重要与急迫。所以,马列学院从一开始就建立了历史研究室。范文澜同志作为历史研究室主任接受了用新观点编写简明中国通史的任务。从此,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国历史学中独立的分支学科,承载了回答近代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将中国的救亡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作为主要研究课题而诞生了。在那之后,以范文澜为主任的历史研究室在延安经历了“马列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的时期,在华北晋冀鲁豫边区经历了北方大学时期,以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历史研究室的名义来到我们今天开会的东厂胡同一号,从1950年5月1日起划归中国科学院,命名为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54年,中国科学院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历史学科建设的要求,组建三个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改称历史研究所第三所。1959年,恢复近代史研究所的名称,1977年随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成立,成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新中国建立后即成立的近代史研究所,继承了延安时期历史研究室的传统,始终将研究重点放在与现实革命斗争需要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中,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建国初期的十几年,近代史研究所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近代史研究的中心,在学科建设上做出了可贵的探索,政治史、经济史、中外关系史、中国通史等学科基本建立,对“近代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交出了基本的答卷。此外,老一代的学者们为近代史研究所奠定了扎实研究、不图虚名的表述为“两冷精神”的学风,而这一优良学风的影响力,已经超出近代史研究所的范围,成为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们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特别是老一代研究者们对近代史研究所的资料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建设了积累大量近代史研究资料的宝库,编辑出版了系列的近代史研究资料,为后人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三十年来,伴随着对当代中国命运产生重大根本性影响的改革开放的深入,近代史研究所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机构,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重镇,获得了全面发展的机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研究领域的大范围拓宽、研究资料全方位的深入发掘、研究方法的广泛吸收与创新、研究队伍的壮大和研究成果的目不暇接,是3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繁荣与发展的特征,也是近代史研究所进步发展的标志。近代史研究所积极响应时代要求,改善治学环境,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强化薄弱环节,扶植新兴学科,组建新的研究室,加强中国近代史各分支学科的建设,薪火传承老一代学者开创的严谨求实的学风,在老专家和中青年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术研究上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完成并出版了《中国通史》、《中国近代通史》、《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等一大批具有学术影响的中国近代史代表性的著作,即将完成《中华民国史》、《台湾通史》等大型课题研究,《中华民国外交史》、《近代中国思想史》、《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等大型课题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已经是海内外中国近代史方面藏书最完整的专业图书馆。《近代史研究》和《抗日战争研究》两种刊物成为引领全国近代史研究方向的名刊,英文《中国近代史》刚刚创办3年,已经在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近代史研究所的网站已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中国近代史专业网站。总体看来,近代史研究所为落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确定的“三定位”的办院方针,做出了创作性的努力。

 

    在研究所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总结现在,展望未来,真是感慨万千,充满了感激之情。我们要感谢创建及奠定研究所基础的范文澜、罗尔纲、刘大年先生,以及荣孟源、黎澍、李新、丁名楠、余绳武、丁守和、李宗一、瞿同祖等许许多多的前辈学者,他们在提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培养扎实的学风方面为本所做出杰出贡献,是近代史研究所永远的怀念。我们要感谢虽然离开第一线,但仍然关心着近代史研究所的发展,仍然活跃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甚至今天还不顾年迈体弱参加会议的老同志和老学者们,您们是近代史研究所的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感谢先后担任过研究所领导职务和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的本所与所外的同志们和学者们,近代史研究所将永远以您们为荣,希望您们继续关注近代史所的发展。我们要感谢曾经在近代史所,以及在南京史料整理处工作过的所有同志们和学者们,我们将记住您们为近代史所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成长和繁荣做出的努力。当然,我们还要感谢所有今天参加会议的各位院领导、各研究所的领导、各兄弟院校的领导和学者们,以及外国朋友、海外朋友们,并通过您们向长期以来始终关注近代史研究所发展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届领导、中国科学院历届领导、中央和北京市的领导部门及全国各相关大学,向一切关心和支持过本所的国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60年在中国历史的过程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新中国在这一个60年中完成了社会的巨大变革,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国际形象,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复兴中华的愿望,而与祖国同行的近代史研究所,也在60年的过程中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体系。在深深感谢为近代史研究所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一代代学人的同时,我们也在这里郑重表示:近代史研究所将继承前辈学者的优良传统和严谨作风,以不断进取的精神,为开创新的更加辉煌的第二个60年而继续奋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