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24日,由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办、湖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史研究所承办的“五四运动的百年历史记忆”工作坊在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11会议室举办。来自中山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鲁东大学和三峡大学等校的30多位学者参与了这次工作坊。
本次会议的开幕式在22号上午举行。开幕式由湖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史研究所所长郑大华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罗福惠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张太原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育民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钟声院长先后致辞和发言,对本次会议议题的选择、会议的意义以及“五四”研究的进一步拓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上午的分组讨论共有两场。第一组讨论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何卓恩教授主持,本组共有三篇论文,罗福惠教授从宏观方面报告了自己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新见解,如五四运动和历史记忆的关系等。湖南师范大学的段炼老师和湖南大学的赵兵老师从思想史角度分别探讨了五四时期李大钊思想中的“世界”与“文明”观念以及欧战、新文明与布尔什维克在中国兴起之内在理路问题。
第二组由中山大学历史系赵立彬教授主持,本组的三篇文章都和中国共产党有关。中共中央党校的张太原教授和王毅教授探讨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张太原教授报告了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其启示问题,王毅教授探讨了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人政党认知的影响,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梅乐老师报告了胡适与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论战的问题。
第三组和第四组在下午举行。第三组由张太原教授主持,本组共有四篇论文,议题也比较广泛。何卓恩教授讨论了台湾转型时期的“五四”纪念情况,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俞祖华教授对五四时期的“觉悟”话语进行了考察,中山大学珠海分校历史系的张文俊教授考察了阎锡山对五四运动的因应问题,湖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史研究所的周游老师考察了中共在抗战时期对“五四”的纪念情况。
第四组由俞祖华教授主持,本组共有四位老师报告。赵立彬教授探讨了光复初期台湾《文化杂志》对大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引介与台湾转型初期的文化生态情况,湖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史研究所的郭辉教授报告了“五四精神”在新中国的记忆情况,湖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史研究所的朱发建教授报告了改革开放40年五四运动历史记忆的扩张情况,湖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史研究所的禹江老师报告了20世纪30年代对五四运动的诠释情况。
会议闭幕式在22日17:30进行,由郑大华教授主持,何卓恩教授、俞祖华教授、赵立彬教授先后做了发言,对本次会议的主题、学者提交论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由郭辉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在阵阵掌声之中,“五四运动的百年历史记忆”工作坊圆满闭幕!
工作坊闭幕后,22日晚19:30分到21:30分,与会学者举办了一次名为“对话五四”的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由湖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史研究所所长郑大华教授主持,参与本次对话的专家有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罗福惠教授、何卓恩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的张太原教授,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俞祖华教授,中山大学历史系的赵立彬教授。参与本次座谈会的还有郭辉、段炼、王毅、禹江、张文俊、潘大礼、赵兵、梅乐、周游等老师。除此之外,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数十位博士生、硕士生也旁听了本次座谈会。本次座谈会中,与会专家对“五四”与历史记忆的关系,地方的“五四”、世界中的“五四”,以及“五四”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