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青年读书会

刘本森博士在青年读书会作学术讲座

作者:王毅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9-02-28 字体: 打印
作者:王毅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9-02-28 打印

 

2019226日,山东师范大学讲师刘本森博士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92期青年读书会上分享他的新书《帝国的角落:英国租占威海卫研究(1898-1930)》。讲座由民国史研究室赵妍杰助理研究员主持。

 

刘博士首先向与会者分享了他的研究心得。一方面,他在书中以外交史的视角,通过聚焦威海卫从被租占到归还过程中一连串的外交交涉活动,向给读者呈现威海卫在英国的东亚殖民体系以及与俄国进行博弈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他以制度史、经济史与社会史的视角来观察英国人对威海卫进行社会治理的特征和当地人在面对英国统治时所呈现的复杂心态。

 

 

随后,刘博士同与会者交流了他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对威海卫问题进一步延展的研究构想。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做进一步对比研究将成为他未来研究的一个拓展方向。刘博士认为,两地因共同具有被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而出现的互动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发掘与思考。他认为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两地警政系统的构建与互动中。在英国统治威海卫期间,大量业务出众的山东籍警员被调派到新界从警,并在随后的香港社会中形成了“鲁警”这一独特的群体。此外,以威海卫作为切入点来进一步考察英国当时在东亚的战略格局,以及由此引发的英俄两国在远东的博弈,也将成为他未来关注的重点。

 

 

报告结束后,所内外的研究同仁与刘博士就进一步推进威海卫的历史研究进行了交流与互动。本所张俊义研究员认为,探索英国在威海卫的治理方式,将有助于进一步厘清英国在不同的殖民地进行社会治理中的政策异同。本所侯中军研究员认为,刘博士的研究超脱了单纯聚焦外交史的视野局限,而以中外关系这样一个更为宏观的视角来考察威海卫的历史,为未来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照。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孙明博士从制度史的视角,提出了威海卫作为一个样本,观察西方殖民与中国乡土在制度与文化交融过程中产生多重互动的重要意义。本所任智勇副研究员从经济史的角度,对以威海卫为切入点,考察近代山东经济作物的耕种和消费,以及铁路等交通设施的修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