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学术史研究群

讲座回顾:明代学术的特点与重新定位

发布时间:2022-05-05 字体: 打印
发布时间:2022-05-05 打印

 

 

2022428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史研究群邀请,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宝良教授作了题目为“明代学术的特点与重新定位”的学术讲座。因疫情影响,本次活动为线上举行,由近代史所罗检秋研究员主持,四百余位所内外学者参与。

问题缘起

陈宝良教授长期从事明代社会史、文化史研究,著述丰硕,也对明代学术有着深刻的领悟。讲座伊始,陈教授从两方面讲述了何以研究该题目:一是个人的经历与兴趣,自北师大求学时即培养起对于学术史研究的兴趣,通过大量阅读前人著作与史料,发现明清学术有着自身独特的内在脉络,并相继撰著《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等有关明代学术与文化的研究成果;二是对前人看法的重新反思,清人对明代学术的普遍性论断是“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然此说缘于陆九渊批评宋人道学之言,被清人借用批评明代学术虽不无依据,却有些以偏概全,包括阎若璩、包世臣、苏时学、俞樾等人对明代学术的批评都是如此。明代学术具有活力和多样性,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

明代学术的动态变迁与内在理路

陈老师认为,明代学术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为明前期的“述朱”阶段,程朱理学一统与官方意识形态重建,《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和《性理大全》编成,程朱理学成为科举取士不移之论。二为自我觉醒阶段,即王学崛起及其影响。王阳明之学,渊源于象山、慈湖,证发于白沙、甘泉,不能不说是学有所本。王学兴起不仅利于去除圣人的偶像化,亦利学术、德性的平等化。然王学逐渐走向末流,表现为学术上讲“悟”和行为上不再“检身”。三为晚明崇行尚实阶段,学术上有两个脉络,分别是对王学的修正和实学思潮的兴起。而晚明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又分为两派,一是明体适用,即内圣外王,以经史为本体;二是王霸并用,王道与霸道皆存。

明代学术的特点:“活力”与“多样性”

陈教授认为明朝人思想之活跃、兴趣之广泛、视野之开阔,均是前无古人的。首先,明代学术的“活力”可用奇、新、变三字概括。奇者,怪也,明人喜欢说一些不合传统是非标准的奇谈怪论,藉此获取声名,或起到轰动效应,如邱濬、李贽等;新即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晚明的知识人群体中,出现了不乏新见的论著;变者,即不再恪守传统,而是持一种“是今非古”之论。其次,明代学术的“多样性”,大抵可用博、杂二字形容。说其博,不仅限于知识储备的弘博,更是指明朝人有着包容不同思想、见解的胸怀。就知识结构的弘博而言,明人兴趣广泛,喜于务博,几成一种风气,博学之学者众多。说其杂,主要是指文化、知识弘博背后的乱象,甚至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明人学问,决非清儒所指摘的“空疏”,而是存在着博杂化的倾向。

 

明代学术的重新定位

明代社会与文化的急剧变动,引发众多学者关注。但由于研究者的切入角度不同,导致对明代学术历史定位的认知乃至定性存在差异。从清人朱一新对明代学术的看法,再到顾颉刚等人的观点,均呈现有清承明学的见解,陈教授亦赞同此说。对此,纵向比较明学与清学,可从经学复古、尚博之风、考据之学三个学术脉络进行辅证,三者皆由明延续发展至清。同时,明学亦有本身个性,一是自出机杼,这是明代学术的最大特点,凡是前人说过的话,便不屑再说,却总是要另出意解;二是学术的通俗化与庶民化,表现为明代类书的风行和平民对讲学的参与,关中学派、泰州学派等诸多流派均有平民化的表现,这也与明代知识的通俗化和知识群体的扩大有很大的关系,对此有待进一步挖掘。

余论: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通过梳理明代学术的特点与重新定位,陈教授最后提出了五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第一个是学术主流与潜流的关系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时代思潮所代表和勾勒出的学术主流,还要关注思潮之下的学术潜流,这也非常重要。第二个是正统与异端的关系问题。学术主流通常会成为正统,但并非必然,如程朱理学是主流与正统,王学也是主流却长期不是正统。正统和主流之外,学界对明代学术异端的发掘和研究还远远不够。第三个是学术与思想的关系问题。学术与思想两者存在异同,“学术”本应包含“学术思想”,然现在多指“学”,而忽略了“术”,故而学术偏重于学,即知识的累积,思想偏重于术,即知识的创新。由此,学术性与思想性并非同时存在,思想上有价值,学术上并不一定有价值,反之亦然。第四个是经史子集的关系问题。时人以经部与子部儒家类为主流,对诸子之学考察不足,明代有大量新的子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去探讨。第五个是学术研究的方法论问题。陈教授认为学术研究的传统方法需要继承,学术史研究要有扎实的史料基础,否则会流于空论,要经得起后世实证和史料的检验。

陈老师报告之后,参会学者积极参与交流和提问,陈老师均一一认真解答。最后,罗检秋研究员对讲座进行了总结,认为陈教授旁征博引、思考深入,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明清学术本就关系密切,清代学者对明代学术的批评与继承,以及明代学术对清代学术的影响,日益受到研究者注意,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期待学者们关注、参与学术社会史研究。

 

(撰稿:刘东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