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学术史研究群

“学术社会史”的缘起和特质 ——社会史视野下的近代学术变迁研讨会引言

发布时间:2022-08-18 字体: 打印
发布时间:2022-08-18 打印

 

 

 

 

各位学者、各位朋友:

上午好!感谢大家对近代史所学术史研究群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今天召开“社会史视野下的近代学术变迁”研讨会,是围绕“学术社会史”主题举办的首次研讨会。作为这项研究的倡导者和会议主办方,我在会前略作简要说明。

 

 

 

 

一、为何倡导学术社会史研究

 

 

 

 

近代以来,中国的人文学术日益细分,积弊明显。所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有识之士也强调通才教育,治学应有通识。我们说治学的本质是求真,或多或少也有经世关怀。求真理念无疑要求揭示历史全貎,学术社会史就是为了实现学科融合,寻找研究新路径而提出的。

学术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必然要求拓展新领域,发现新问题。无论是学术思想史,还是社会史研究大体都面临相似困境。现在一些学者重视求新求异,但又常感缺少研究选题,眼界狭窄或难以深入。新的研究视角、多维度地认识历史应当是人文社会科学进步的阶梯。学术社会史就是试图在这些方面进行探索、努力。

从我个人研究经历来说,三十多年前读研究生和博士时,主要研究近代诸子学,后来也涉足清代汉学,尤其是嘉道以降的学术,大致侧重于学术史。但在近代史所社会史研究室工作多年,亦涉猎社会文化史。个人觉得无论是学术思想史或是社会文化史,许多论题都从一个领域延伸到另一领域,密切关联,实际上很难从已有的学术畛域来界定、认识。所以,2012年我撰成的《文化新潮中的人伦礼俗》一书,其主旨便是探讨精英思想与大众文化的关系。而学术社会史正是沿着这一思路进行的探索。

目前社会史研究虽然成果不少,但也面临论题重复,认识雷同的困境,也需要开辟新领域,寻找新路径。所以,我撰写2018年的近代社会史研究综述,思考社会史研究如何走出困境时强调:“从社会史视角思考,加强对‘学术社会史’的探索,无疑既可深化学术史、思想史论题,又可拓展社会史领域。”这些初浅看法近年得到一些学者的响应、支持。学术社会史虽然还处在初创阶段,却是一个内涵丰富、有待深耕的园地。

 

 

 

 

二、 学术社会史的特质

 

 

 

 

就文化分层来看,历代学术大多属于精英文化。尽管其来源也包含下层民众的意识和知识,但它们被雅化、文字化之后,往往被纳入精英文化的范畴。学术社会史的基础首先是学术,比如学术观念、思想、成就及文本的研究都是学术史研究的重心,也是多年来学界聚焦的中心。但这些还不能揭示学术史的全部蕴含。事实上,学者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足不出户,躲在象牙塔中求真求道,但其研究论题、学术观念和思想见解等等,又往往与社会密切相关。乃至一些遁世隐者、不屈遗民,其精神世界同样复杂丰富,可见社会的投影。可以说,学术社会史的基本特质就是从社会史视野来研究作为历代精英思想、上层文化结晶的学术。换言之,发掘精英文化的社会蕴含和社会运行轨迹、乃至规律,这是学术社会史的重要学术特征。

所谓“社会”,其内涵无疑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环境及日常生活等等都密切相关。不过,对学术社会史给予确切定义还不容易,这也折射出学术社会史的另一种学术特质。具体而言,它与儒家仁学的学术特征、精神特质相通。孔子对于他的根本理念“仁”“孝”,就在不同语境中进行不同解说。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均见《论语?颜渊》)说法各异,而贯通起来分析,其思想主旨仍然清晰可见,仁学也成为中国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我们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毋需因为学术定义而在研究中裹足不前。甚至可以说,学术社会史在学术特征和精神追求方面契合仁学,尤其是“仁者爱人”一语。因为学术社会史注重历史上非主流学术,提倡研究下层的、民间的学者及边缘学术群体。并且,学术社会史研究也可为当下一些有需要、有兴趣的学者搭建交流平台。这正是仁学的追求。这些还只是我个人的初浅看法。

 

 

 

 

三、 会议具体事项的说明

 

 

 

 

学术社会史还是一片初垦的园地,需要众多同仁的合力耕耘。其内容非常丰富,学者见仁见智,各有侧重。根据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也大致是7月17号会议邀请函提出的几个主题,确定这次研讨会从四个专题进行报告、切磋,一是学术理念和学者交游,二是学术群体与家族,三是学术变迁中的语境和文本,四是学术人物及成就。四个主题涉及甚广,提供了比较广阔的讨论平台。当然,学术社会史的研究范围还不限于此,还有许多新论题、新材料有待于深耕发掘,对于理论的探索、对方法论的自觉都是有待加强的方面。希望通过这次小型的研讨会,给学术社会史园地增添更多精彩的亮点。

召开这次研讨会的设想产生于一个月前,邀请函发出后,一些学者积极支持、响应。因为我们向单位申报的会议规模是30人,考虑到有的论文与会议主题有所偏离,或者提交时间稍后,就只能割爱了。同时,也考虑到网络畅通问题,线上参会的学者都没有安排作为主持人、评议人。

欢迎学界朋友关注我们“学术社会史”公众号,加入“学术社会史”研究兴趣群,以便交流切磋,集思广益。今后,近代史所学术史研究群还将开展类似活动,欢迎大家参与。

祝大家在今天的会议雅集中,心情愉快,有所收获!谢谢大家的支持!

 

 

 

 

 

 

罗检秋 于2022年8月1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