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期刊 > 近代史研究 > 本刊消息

《近代史研究》2021年第5期目录

发布时间:2021-09-26
发布时间:2021-09-26
字体: 打印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研究

 

瞿秋白与“领导权”的定名

——Hegemony概念的中国革命旅程

1923—1927

 

李放春

 

内容提要

  “领导权”这一列宁主义理论范畴是中共党史、革命史及其相关话语体系的核心范畴。作为领导权思想的语词载体,汉译词“领导权”的历史值得考察。瞿秋白在这一跨语际的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923年,他最早在《新青年》(季刊)上译介领导权思想,并新造了术语领导权。直到1927年中共五大期间,领导权作为hegemony一词的译词才最终确定。这个词语承载的政治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历程。

关键词

  领导权 瞿秋白 共产国际 中国革命 翻译史

作者

  李放春,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选择与八路军

三五九旅南征问题研究

 

黄正林

 

内容提要

  19444月,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后,中共中央确立向南发展的战略,意图是在湘粤边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通华北、华中和华南的战略通道,并决定由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主力南下执行这一战略。三五九旅南征任务第一步是护送干部到鄂豫边的新四军第五师,第二步是建立湘粤边根据地。三五九旅到达湘粤边地区时,日本宣布投降,失去了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条件。中共中央为增加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的筹码,做出让出广东至河南的决定。该事件折射出抗战胜利前后,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在向南发展的条件失去后,立即做出向东北发展的战略决策,并取得成功。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三五九旅 新四军第五师

作者

  黄正林,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救国公粮征收研究

——兼与华北其他根据地比较

 

周祖文

 

内容提要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抗日根据地中相对较晚征收救国公粮的地区。山东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各抗日军队就地筹粮,军粮主要靠没收汉奸财产、募捐和摊派自行解决。1940年山东根据地发布《公平负担暂行办法》,对各阶层以累进的方式征收救国公粮。此后,为了达到各阶层的公平负担,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救国公粮的征收办法不断进行修正,从1942年的征粮新办法,到1943征粮暂行办法,最后汇集为1945年的《山东省征收公粮条例》。与华北其他抗日根据地相比,山东根据地救国公粮征收的区域差异较大,胶东、滨海、清河、鲁中、鲁南等地区各有特点。总体上看,山东根据地救国公粮征收在吸收华北其他根据地的经验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

  山东抗日根据地 救国公粮 合理负担 累进税

作者

  周祖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专题研究

 

大农与小农:清末民国时期中国

农业经营规模的论争

 

李金铮

 

内容提要

  受近代中西碰撞和交流的影响,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农业规模的讨论。关于大农经营、小农经营含义的表述,经历了从大农、小农到大农经营、小农经营的演变。争论最激烈的是大农经营、小农经营的优劣对比,小农经营的认同危机愈益强烈;大农经营则有一个从全盘接受到多元并持,再到绝大多数接受的过程。实现大农经营的途径,开始寄望于雇佣大农场,后转变为合作经营方式。有的虽然赞成大农经营,但并不完全赞同美国式农场和苏联式集体农场。事实上,大农经营的建设成效极为有限,小农经营始终居于绝对统治地位。因此,有的认定小农经营仍有其优点,甚至反对大农经营,反映了农业经营方式认识的复杂性。

关键词

  小农经营 大农经营 合作社 农场

作者

  李金铮,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

 

 

水利、政治与区域社会

——以民国鸳鸯池水库建设为中心

 

张景平

 

内容提要

  竣工于1947年的甘肃省金塔县鸳鸯池水库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土坝水库。鸳鸯池水库建设以解决由灌溉纠纷引发的区域社会危机为根本目标,而其立项并非一帆风顺,主事者最终依托民国政府的西北边疆政策与抗战时期对团结后方的优先考量而获取了支持。水库施工环节,地方士绅阶层积极发挥自身在区域的重要影响力,形成以传统社会动员方式推动现代化水利工程施工的独特景观,体现出中国水利事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鲜明特点。水库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推动建立流域协商机制与使工地管理文明化的一系列努力,对区域社会产生了远超灌溉效益之外的影响,在区域社会的现代化历程中起到了微妙作用。

关键词

  水利史 鸳鸯池水库 张心一 原素欣

作者

  张景平,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治水政治:20世纪30年代的导黄入淮纠纷

 

李发根

 

内容提要

  黄河侵淮往往致使淮北地区泽国千里,灾黎百万,是南宋以降延至民国时期黄淮关系的焦点。1933年初,旅津同乡电告皖人,称河南省建设厅有引黄河经皖北入淮河之计划。这一消息的传布,在皖北引起极大恐慌,并引发长达近两年的导黄入淮纠纷。其间,无论是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有关机构还是河南省政府,始终坚称相关工程主要系地方灌溉之举,无危害皖北之虑。事实上,导黄入淮是国民政府治理黄河的重要设想,有改良豫东盐碱地以增加国税的诉求,也是河南省政府试图缓解黄灾、发展灌溉等维护地方利益的主要举措。理论上,此次事件中,地处淮河中下游并长期深受黄河南泛之苦的苏、皖两省有着共同利益,但保障导淮工程、淮北盐课等国家“大局”及地方利益则导致了江苏官方的集体“失语”。

关键词

  导黄入淮 水利史 环境史 李仪祉 陈果夫

作者

  李发根,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

 

 

“公约主义者”的悲剧:马慕瑞

与华盛顿体系的兴衰

 

马建标 刘畅

 

内容提要

  一战爆发之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倡的“公开外交”原则与国际公约传统相结合,形成一套新的旨在改造国际旧秩序的“公约主义”,并为继任的美国哈定政府所采纳。威尔逊总统的学生马慕瑞成为“公约主义”的重要实践者。1921年,马慕瑞在国务院远东司司长任上参与设计的华盛顿方案,就是公约主义落实的产物。华盛顿体系坚持公开外交和国际协调的原则,借此来约束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侵略扩张行为。然而,中国的反帝废约运动强烈地冲击了华盛顿体系,迫使美国政府主动放弃国际协调原则。作为公约主义的信徒,此时转任驻华公使的马慕瑞与美国国务院发生尖锐冲突。马慕瑞认为,美国国务院率先背叛了“公约主义”,间接促使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崛起,最终造成东亚和平的消逝。马慕瑞的这段经历堪称美国现代外交的悲剧,其失败的根源在于美国总是企图按照自身的是非善恶标准来评判和改造东亚世界。华盛顿体系的这段兴衰史,本质上就是美国政府把国内法和价值观向东亚地区强行输出的过程,是美国“法律帝国主义”倾向的表现。

关键词

  威尔逊主义 公约主义 马慕瑞 华盛顿体系 美国外交

作者

  马建标,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刘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

 

 

衍圣公府与民初《崇圣典例》修订始末

 

李先明

 

内容提要

  19142月,袁世凯政府颁布《崇圣典例》,貌似一项嘉惠圣裔的制度安排,但实际上,该典例中的部分条款对孔子嫡裔衍圣公府在帝制时代所享有的经济、政治特权造成了巨大冲击。因此,孔子第76代嫡孙衍圣公孔令贻迅即动用各种人脉关系,并以重圣祀而垂令典的话语策略进行应对。几经折冲之后,日渐走向尊孔复古之路的袁世凯批令内务部修正原文,规复了衍圣公府依旧制自行征收孔氏祀田租税等方面的权力。不过,孔令贻在具文诉争中所提及的取消林庙奉卫官由曲阜县遴选并依旧制自行选充的诉求并未得到满足,故自1916年初曲阜县知事奉山东巡按使批饬兼充林庙奉卫官一职开始,争执再起,直到1919年下半年,在徐世昌尊孔崇儒的话语表达最为积极之时,这一诉求才得以实现。民初《崇圣典例》修订始末,不仅展现了衍圣公府在变局中维系自身利益的策略和能动性,以及民国北京政府对孔子圣裔这一儒学象征之体认与工具化利用程度的变化,同时亦折射出彼时国家权力运行中的人治色彩和旧有社会、文化制度现代转型之艰难。

关键词

  孔令贻 衍圣公府 《崇圣典例》 袁世凯 徐世昌

作者

  李先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社会史论战

 

张越

 

内容提要

  郭沫若等人最早尝试用唯物史观对中国历史做整体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于《读书杂志》发起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时期。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和以《读书杂志》为中心展开的中国社会史论战,虽分别基于“知其所以然”和从社会性质深入到社会史的两种研究路径而发起,表现为“根据地下发现的实物”探求“唯物论的适应度”和为了考察社会性质而去追索其“逻辑发生”的“史的生成”这两种研讨形式而展开,却都是有意识地运用唯物史观考察、解释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性质。社会史论战本身既是由现实问题而来,又全然表现为将史实“嵌入”理论的研究方式,看上去便与从史料出发并标榜史学“求真”的学院派史学之间存在着间隙,一时难以得到主流史学界的认同。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唯物史观 社会史论战 《读书杂志》

作者

  张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

 

读史札记

 

蔡锷因何而过早逝世在日本?

 

曾业英

 

内容提要

  1916118日,蔡锷逝世于日本福冈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国内有传言说是日本人加害所致,虽然不是事实,但其教训还是值得今人记取的。而对蔡锷所患疾病的传言,则是某些人的误导。综观其治病过程,尽管日籍医生最后宣布蔡锷所患疾病其实仍结核症耳,但联系蔡锷逝世前日籍医生依据其家人及部属的保密要求,以否认其为的方式,暗示其为一事。日籍医生并说蔡锷的病情事实上经历了一个由初起于肺部,发展到咽喉,再到肠的过程,即如今天所说由肺部转移到咽喉,再转移到肠的过程;加以其治疗方案与效果,又与先前的德籍医生截然不同,因而与其说蔡锷所患为肺“结核症”,似不如用今天的话说,实际是因肺癌而逝世的。

关键词

  蔡锷 护国战争 日本福冈医科大学

作者

  曾业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公私之间:朱家骅与鹤和小学

 

 王龙飞

 

内容提要

  朱家骅1934年秋在家乡创办鹤和小学。这所小学耗费了朱家骅大量心力,并牵涉诸多人员。鹤和小学为私立,办学经费部分来自朱家骅私产,更多来自劝募、政府拨款、赈济等。朱家骅虽以私人名义筹款,但事实上在用公职身份为之背书。朱家骅创办鹤小之举,公私纠葛伴随始终,也折射了当时国民党人若干行止特征和观念意识。

关键词

  朱家骅 鹤和小学 国民党 公私观念 政治现代化

作者

  王龙飞,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