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期刊 > 近代史研究 > 本刊消息

《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2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7-03-24
发布时间:2017-03-24
字体: 打印

 

 

作者

页码

·专题论文·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收复南海诸岛主权述论

陈谦平

(4)

美国对南海诸岛归属问题的考量与行动(19431951)——兼论美国对南海争端政策的形成

栗广

(24)

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论与清季国家主义——以章太炎、严复为中心

傅正

(34)

辛亥祭奠的死亡表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骷髅符号释读

武洹宇

(52)

走出“细故”:清代商业活动中的钱债案与法律调整

张世慧

(69)

左宗棠西征筹饷与清廷战时财政调控

刘增合

(84)

东南互保之余波:朝臣与督抚关于辛丑乡试展期的论争

韩策

(100)

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一战前后中国国耻记忆的形成与演变

马建标

(114)

 

·读史札记·

“倒孙风潮”与蒋介石暗杀陶成章事件

杨天石

(127)

反日运动在山东:基于五四时期驻鲁基督教青年会及英美人士的考察

高莹莹

(138)

 

·学术评论·

“新史学”的开拓与建构——评余新忠《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

王先明

(152)

 

英文目录与提要

(160)

 

本期执行编辑/潘晓霞

 

 

·专题论文·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收复南海诸岛主权述论

 

陈谦平

 

内容提要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经过积极谋划,克服诸多困难,从日本手中接收了南海诸岛主权,派兵进驻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时称团沙群岛)。除了建立东沙和武德二岛气象台外,国民政府还派技术人员对诸岛屿进行测量、命名,绘制出《南海诸岛位置略图》以及各群岛地图,用11根断续线组成的U形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疆范围,并于1947121日公之于世。在中国政府收复南海诸岛主权的过程中,美英政府实际上采取了默认政策。中国收复南海诸岛主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和同盟国赋予中国的权利,更是中国依据战后国际秩序所享有的权利。

关键词  南海主权  西沙群岛  新南群岛  团沙群岛  南沙群岛  南海诸岛领土范围

 

美国对南海诸岛归属问题的考量与行动(19431951

——兼论美国对南海争端政策的形成

 

栗广

 

内容提要  1943年开始,美国开始考虑战后世界秩序问题,而战争期间被日本占领的南海诸岛则是待处理的领土之一。二战后期,美国在有关该问题的研究方案中倾向于在战后将南海诸岛交还给某一声索方,或进行国际托管。战后初期,美国不再支持将南海诸岛进行国际托管,也不支持任何一声索方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要求。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美国希望南海诸岛问题的处理尽可能模糊化,且不能有利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终,在美国主导下制定的《旧金山对日和约》仅规定了日本放弃南海诸岛,却没有规定具体的接收方。《旧金山对日和约》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南海争端政策的形成。

关键词  南沙群岛  西沙群岛  美国  《旧金山对日和约》

 

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论与清季国家主义

——以章太炎、严复为中心

 

傅正

 

内容提要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对清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毋庸置疑。可问题是,此一鼓吹个人主义的学说何以会成为合群保种的思潮?对此,史华兹、冯客等学者都看到,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与他鼓吹的个人主义有矛盾,正是前者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资源。然而,这一解释仍有未尽之处。从章太炎、严复的论述中能够看到何以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在中国会成为国家竞争的学说,及彼时中国人自由观与斯宾塞自由观之差异所在。应当说,斯宾塞的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是对立的,而在中国,二者则具有同一性,这也决定了斯宾塞学说在中国的命运。

关键词  斯宾塞  社会有机体  进化论  合群保种  章太炎  严复

 

辛亥祭奠的死亡表达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骷髅符号释读

 

武洹宇

 

内容提要  民国初年修建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曾存在一条饰有骷髅雕塑的墓道,学界对此的零星讨论多止于陵园设计者潘达微的个人偏好。事实上,死亡文化在清末民初十分盛行,象征死亡的骷髅符号因此而成为常见的视觉语码,并随着时局变化衍生出多种语义。在辛亥革命前,骷髅主要象征民众苦难和为了改变此种现状的志士义举,到了民国初年,政局混乱,民不聊生,现实苦难并没有因为举义成功而有所改变,志士的牺牲根本无法获得革命话语所预设的价值兑现,象征民众苦难的骷髅意涵由此延续,而象征志士义举的情感意蕴则发生了极大逆转——由视死如归的胆气和希望转变为生命虚无的失落与彷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骷髅设计,正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的意义网络中,通过凸显先烈之死的惨烈与惊怖,追问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和辛亥革命的根本意义。

关键词  辛亥革命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骷髅符号  死亡文化  潘达微

 

走出“细故”:清代商业活动中的钱债案与法律调整

 

张世慧

 

内容提要  随着清代社会经济秩序的变动,长久以来被视为“细故”的钱债案,受到了严重冲击,商业活动中新出现的钱债案开始逐渐从普通钱债案中分离出来,走出“细故”,演变成督抚乃至中央关注的“重情”。商业活动中钱债案的走出“细故”,经历了从局部到整体的历程。起初发生于牙行、钱铺等局部行业和区域,后来伴随倒账的发生,影响到整个商业领域。商业活动中钱债案之所以走出“细故”,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秩序的变动对固有法律制度及统治秩序的冲击。

关键词  司法审断  细故  钱债  牙行  钱铺  倒账

 

左宗棠西征筹饷与清廷战时财政调控

 

刘增合

 

内容提要  同光之际,为镇压西北民族起义和平定新疆内乱,左宗棠的战时筹饷活动为期较长。此一时期户部酌拨地位上升,与总署联袂实施军费拨解和筹借,军饷拨解筹济模式进入重要转变期。受国家防务形势巨变影响,海防与西征形成尖锐的争款局面,上海《申报》配合英国使臣对西征借款强力阻挠,淮军派系亦在背后加以牵制,致使西征举债障碍重重。

关键词  左宗棠  西征  海防  李鸿章  战时财政

 

东南互保之余波:朝臣与督抚关于辛丑乡试展期的论争

 

韩策

 

内容提要  庚子事变后,辛丑乡试开科问题曾是朝野关注的热点之一。慈禧太后和朝臣为固结士心并提振权威,希望举行乡试。而正在酝酿改科举的东南督抚刘坤一和张之洞鉴于科举新章来不及在辛丑乡试中实施,担心再考八股旧科举,不仅会拖延落实作为新政首务的科举改章,甚至会影响兴学堂等新政次第展开,故奏请辛丑乡试展期一年。尽管张百熙在王文韶、孙家鼐、瞿鸿禨等朝臣支持下,激烈奏驳东南督抚,力主辛丑乡试不可再展,但刘坤一、张之洞既向清廷重申己见,又对各省串联施压,仍坚持乡试展期。经过多回合明争暗斗,最终西南、西北等省按期举行乡试,东南各省展期一年,引发士绅舆论颇多争议。此次论争既反映了庚子乱后当局协调稳定与变革的两难处境,又显示了新政伊始主张渐改与急改的不同趋向,同时说明清廷决策受到东南督抚严重限制,刘坤一、张之洞的举动实为东南互保的延续。

关键词  科举改制  东南互保  刘坤一  张之洞  张百熙 

 

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一战前后中国国耻记忆的形成与演变

 

马建标

 

内容提要  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发生之后,北京政府、革命党以及社会各界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二十一条”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保存价值。北京政府保存此国耻记忆,既有免责之虑,也有捍卫其统治合法性的功利性诉求;革命党将“二十一条”国耻记忆用来证明北京政府的卖国行为,以便进行革命动员;一般新闻出版界则借此刺激民族主义消费,寻求国货消费的合法性。五四运动期间,“二十一条”国耻记忆向卖国贼国耻记忆演变。由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凸显的民族危机与国内激烈的派系竞争纠缠在一起。在此语境下,国耻记忆扮演着对普通民众进行救亡启蒙的社会角色。在这一国耻记忆形成与演变的背后,蕴含着时人关于如何救亡的集体潜意识,即加强民族内部团结,才是自我拯救之路。

关键词  一战  “二十一条”  国家认同  国耻记忆  亲日派

 

·读史札记·

 

“倒孙风潮”与蒋介石暗杀陶成章事件

 

杨天石

 

内容提要  1909年,陶成章到东京,提出《七省同盟会员公启》,攻击孙中山以大言谎话骗取“总理”,要求开除其职务,受到黄兴等人抵制。19101月,陶成章发表《布告同志书》,回答为孙中山辟谣、辩护的各地同盟会员,并对孙中山等进行新的攻击。这是一份迄今尚很少为人所知的文献。同年2月,陶成章与同盟会分家,重建光复会。19121月,民国建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陶成章致书孙中山,重提“南洋筹款”旧事,陶的同志则散布流言,攻击孙中山以谎言骗取“总统”。上海光复后,陶成章练兵筹饷,计划进攻清两江总督所在地南京。南京既克,章太炎建议陶出兵援助正在与清兵搏战的武汉义军,陶未从,编练“光复军”如故,引起忠于孙中山和同盟会的陈其美的警惕和猜忌,指使因“倒孙风潮”而对陶成章深为不满的蒋介石进行刺杀。

关键词  孙中山  陶成章  章太炎  蒋介石  同盟会  布告同志书

 

反日运动在山东:基于五四时期驻鲁基督教青年会及英美人士的考察

 

高莹莹

 

内容提要  五四运动时期,济南基督教青年会和齐鲁大学积极投身于山东当地的反日运动。上述两机构之中既有英国人也有美国人。他们利用其自身的教会背景,与山东地方精英建立紧密联系,注重学生工作。在反日运动中,他们为参加运动的学生提供场地,配合当地反日运动的开展;利用基督教在归国劳工中的影响力,推动归国劳工加入罢工运动。英美人士,尤其是美国人,对反日运动的配合与参与,虽不能认定系受其政府指示,但无疑与其背后的国家利益是一致的。随着美国国内反日风潮的兴起,山东的反日运动成为美国在华与日本进行商业竞争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反日运动  英美传教士  山东

 

·学术评论·

 

“新史学”的开拓与建构

——评余新忠《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

 

王先明

 

内容提要  余新忠《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一书秉持理论出于史事研究,不让史事研究为既定理论所奴役的学术诉求,在史实的梳理和史料的辨析中,建构了独到的学理识见。超越碎片化取向,建构系统性诠释;超越区域化取向,建构历史演进理论的整体视域;超越传统与现代的人为区隔,建构社会历史演变的自然分期,是这部学术论著最鲜明的特色。在当代新史学众多的研究成果中,该著超越了单纯的西学移植或概念移借的流风,完成了历史逻辑和本土话语密切结合的学术建构,以自己的努力创新诠释了新史学的新路向。

关键词  新史学  学术建构  医疗史  余新忠  碎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