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目录显示最新更新的20期内容)
1.抚东奏稿(九) 阎敬铭 著
本期将刊载《抚东奏稿》最后一部分。
2.江南乡试题名录 程道德 供稿
晚清江南乡试规模盛大,所录取的安徽、江苏两省举人群体,亦为晚清时期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中坚。本篇收录晚清咸丰元年至光绪五年间江南乡试题名录8份,除正副榜举人名单外,还详细登有乡试考题以及主考官、同考官和监临、提调等官员名录。晚清江南乡试题名录存世不多,馆藏稀少,此8篇尤为已刊资料所未录,对研究晚清科举制度及地方乡绅群体均颇有史料价值
3.海外宜合公司以救君国演说 康有为 著 吴 密 整理
邓之诚在《骨董琐记全编•骨董三记》中曾据保皇会散发的小册子,抄录了保皇会初创时期二种文献的部分内容:一种为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冬印本《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序例》。康有为后人捐赠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的家藏康有为文献中存有一册,该书二十四叶,铅印,线装,封面红色,其内容早为研究者所熟悉。另一种为《海外宜合公司以救君国演说》,乃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流亡海外时的演说词,邓氏抄录其中三条“专言筹款”之内容,计八百余字。该册装帧、印刷和版式与前件略同,计七叶(第七叶重),封面黄色,不著撰者版本。该件产生和刊印时间大约与前者同。惟百余年来,该书难觅踪影,学界仅能据邓氏抄录,阅读残篇。今整理者从国家图书馆藏本中迻录全文,加以标点,俾使读者窥其全貌。
4.庚子北京避难记事 费德保 著 戴海斌 整理
《庚子北京避难记》系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下层京官逐日记载之见闻,起自庚子(1900年)五月,迄辛丑(1901年)正月。全篇七千余言,分上下卷,上卷记义和团入京后所见种种情状及“避难”“返乡之全程经历,下卷综论庚子事变之缘起、经过与结局,多穿插有主观性的评论。篇末附录庚子七月二十六日至辛丑正月初六日若干重要上谕及辛丑条约议和大纲。原件为光绪年间手写本,封面书签题署“庚子北京避难记”,内页毛边纸,半页八行,四周双边,框外左上题“状元及第”,左下题“景元斋”,不署作者,无序跋,疑为原稿本。据整理者考订,作者为费德保,字芝云,江苏吴县人,监生出身,时为兵部主事。此书向未有刊本,亦未经著录,而所记俱系作者身历目击,颇多可采,故有整理披露之必要。原件今藏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资料室。
5.章太炎、吕澂等论学函札辑注 姚彬彬 辑注
马勇编《章太炎书信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收有章氏致李石岑之书信三通。函中所论,涉及唯识学及中西比较、儒佛异同等诸多重要哲学问题。但该书所收书信均未附对方来函,原编者李石岑之按语亦皆未录。章氏于函中提及一位“吕君”,谓“吕君除研法相,兼涉禅宗,诚求之不得者”云云,并对这位“吕君”的种种议论有所商榷。经查证,这位“吕君”便是被蓝吉富教授誉为“最有资格睥睨于当代国际佛学界的我国学人”的支那内学院学者吕澂(1896-1989)。关于此一论学公案,就当时所见,学界尚无论及者,更谈不上将来往书信整理出来。单从章太炎、吕澂各自的学术史地位来看,他们二人的思想碰撞,其重要性自然是毋须多言的。而吕澂所撰各书信,尚未被收进任何一本已出版的吕氏文集中,不得不说是颇为可惜的遗漏。今将全部有关书信辑录点校,并对论辩中涉及的一些内容酌加考释,公诸学林,希望对这一几乎被淡忘了的论学公案的考掘和钩沉,能对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另需指出的是,1921年《民铎》杂志 “柏格森专号”中刊发的吕澂的《柏格森哲学与唯识》、梁漱溟(口说)的《唯识家与柏格森》(罗常培笔记)、黎锦熙的《维摩诘经纪闻跋》诸文中的一些内容,偶有与此论学公案有所联系者,为便于读者理解,利用注释的形式将此三文中有关内容予以摘录引用。
6.知识青年从军记——张谦日记(下) 张 谦 著
张谦日记较为完整地记载了抗战时期从参军到复员的详细过程,对于了解战时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相关情况,多有参考价值。
7.《血钟》补正
对刊载于《近代史资料》总127号的《血钟》一文的编者按语进行了补充和订正。